第157章 我有分寸(第3/5页)

严礼知道桓嶷这是在找补,但自己的确有错,双手摘下帽子,跪地请罪。

桓嶷将手杖扔给孙顺,将严礼扶了起来:“我知道尚书是为我好。”严礼哽咽地道:“臣也知道圣人心里的委屈,可是、可是,圣人已经因为罪人失去了母亲,不能再因为衔恨罪人失去风评,区区罪人不值得您付出这么多,”顿一顿,又为执政们说话,“都知道触逆鳞要承雷霆之怒,执政依旧进言,也是为了圣人、为了国家。”

桓嶷道:“知道,知道,我都知道的。”

严礼趁机询问是否将名单交政事堂签名,就算定案。桓嶷道:“可。”他越过了政事堂,亲自定了名单的事情严礼也没去挑剔,匆匆拿了名单去政事堂,今天萧司空等人都在,得让他们赶紧签了。

桓嶷扭头对着屏风道:“这下行了吧?”

梁玉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道:“这就完了吗?”

桓嶷抻个腰懒:“三姨还有什么事吗?”

梁玉慢慢走近了,耳语道:“你的这些大臣,都怎么样?”

桓嶷小声说:“精明强干,品性都还可以,我做得不妥的地方也会劝谏,却又不算苛求。唔,黄赞油滑了些。”

梁玉嘲笑一声:“他在先帝的时候可老实,指哪打哪——你的手里,没有这样的人吧?”

桓嶷凑得更近了:“三姨想说什么呢?”

梁玉道:“你不得选人吗?哪个人是生下来就会做宰相的?从小官开始选。快秋天了,又到了考核的时候了,改元了,万象更新,三郎你不亲自考一考他们吗?我看你判卷子的时候很有样子。看严尚书的举止,他心里也明白,你判得公道。有这本事,不拿出来使使吗?你蜷得太久了。”

桓嶷眼前一亮:“我亲自选拔?可是……我是天子,世间岂有刀笔天子?”

梁玉道:“我把家里的账本都看完了,也会把账顺手扔给随便哪个谁。要是没看过,却是不敢的。你觉得心里有数了,看一遍,还是会有不同的。”

桓嶷点点头,又问:“三姨知道有什么优异的人吗?”

梁玉道:“你若真的亲自去考察,自然能看到优异的人。如果想省事儿,我再说。行不行?”

桓嶷笑道:“好。若我有看漏了的,三姨一定要告诉我呀。”

梁玉道:“一定的。哎,你就这样算了吗?杜庶人还一直养着她?”

桓嶷不笑了,淡淡地道:“宫里不缺一口吃的。”怎么会呢?皇帝小心眼儿的时候,比妇人狠辣多了。梁金的生日,那得是个大日子吧?宫里放赏,宫人加菜,他也给杜庶人加一份儿。西域贡的甜瓜,桓嶷自己不愿意吃,也不想供给母亲,那就赏杜庶人一份吧。

反正,他不想叫杜庶人过得舒坦了。【这个就不要跟三姨说了,免得她说我小气。】

梁玉眼珠子一转,问道:“明年还开科取士吗?”

桓嶷道:“累了,不选了。今年选得太多了,足够好几年用的了。”官员的选拔,荫官、太学、国子学里的学生,贡士,推荐等等,不是必须要依靠开科取士的。

梁玉算了一下,小声说:“把那些银样蜡枪头挨个儿撅了,不就空出来位子了吗?明年又能选人了。”

桓嶷的眉头舒展开来,却还是摇头道:“还是慢慢来的好,我本没打算做得这么快。”都是纪申催的。

梁玉道:“行,我就不多嘴了。”

桓嶷亲自把梁玉送到了两仪殿外,然后让孙顺好好把她送出宫去。待梁玉的背影看不大清了,桓嶷才转了过来,对程祥道:“宣萧礼、崔颖。”

程祥见他脸上喜怒难辨,愈发不敢多说一句话,麻利地连跑大理寺、御史台,将萧、崔二人带到了两仪殿。崔颖对朝政不是很关心,萧礼就不一样了,很担心桓嶷又要出什么难题。他对杜家的观感有点像桓嶷,杜庶人那一伙人把桓琚可折磨得不轻,萧礼心疼桓琚,【如果没有你们,先帝不至于走得这么早、走得这么放心不下。】所以明知桓嶷出格了,劝桓嶷的人里还是没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