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天子委屈(第4/5页)

纪申道:“还是要劝的。”

“不听劝呀。”

纪申道:“尚书不是劝,是争。论起孝道来,没记错仇呀。”

“杜庶人就在后面,一条绳勒死了也随便他!”

“那又要说他无趣了,堂堂天子再去动一个庶人。”

“那就……”

“慢慢来。尚书,先不要透露出去,只说名单还要斟酌。”

严礼灰头土脸地道:“我还在值房里再住几天吧,您可快着些。”

于是纪申又折回去,再与桓嶷肯谈。

桓嶷见到纪申又折了回来的当时就笑了,笑容一闪而过,肃容等着纪申的新词。纪申沉重地一礼,声音很慢地谢座,坐下来之后,双眼很是忧虑地看着桓嶷:“圣人,当年很难过吧?”

桓嶷别过脸去,纪申又说:“臣等总想圣人都照着书本来,这样臣等省心啊。”

桓嶷的脸又转了回来。

纪申也闪过一点笑,继续说:“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可是当年得忍,为了大局嘛。其实先帝当年也恨,也忍了。臣知道圣人的苦处。”

桓嶷哽咽地道:“纪公知我!”当年他“不能有戾气”,恨意哪是那么容易就消的呢?不过是装作无事发生罢了。哪怕是劝他不要有戾气的梁玉,他也不信她就放下了。

纪申道:“当年是为做一好太子,如今要不要做一个好皇帝呢?”

“那我就做不得儿子了。”

纪申想了想,问道:“难道要天下姓杜的都改姓吗?”

桓嶷道:“我看着别扭。”

【那你取进士的时候怎么还取了呢?你这心眼儿不大好!】纪申不客气地道:“别扭也一起才吃了酒。”桓嶷赌气道:“我就是试过一回,还是受不了。”

纪申被气笑了,越笑越忍不住,一阵笑声过后,纪申也只给桓嶷留了一个“三思”,又辞了出去。去了政事堂便将黄赞、萧司空请了来,如此这般一讲,二人都颇为难。纪申这般已是做得不错了,劝比争要强。纪申找了他们来,也不是为了发牢骚,也不是为了求援,而是摆明了:皇帝这事儿大家都有责任,都得软和着劝他。走吧,排队上。

黄赞推萧司空上前,萧司空推辞不得,也去与桓嶷谈心。他先有准备,将杜、赵两家的情况对桓嶷摆了出来,共几枝、几房,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并非所有姓杜的都是一条心,也不是所有姓赵的都合谋了。

桓嶷反问道:“他们得势的时候,难道不沾光?”

萧司空狡猾地回道:“臣敢保证,登基改元大赦天下他们都没有被赦还。”

桓嶷不再说话。

黄赞再也不能躲避了,上来便对桓嶷道:“圣人,您为何不诛杀杜庶人呢?”

桓嶷摆出了难以形容的表情,黄赞道:“一样的道理啊。”

桓嶷道:“我再想想。”

然而除了三位执政,再没有人敢自己上前去劲桓嶷了。杀母之仇,打算怎么劝呢?亲近如陆皇后,跟着生气都来不及了。别人就更沾不上边了。

便在此时,纪申轻车简从,一身布衣,一张名帖,叩开了袁府的大门。

~~~~~~~~~~~~~

桓嶷闹脾气的事情,虽然政事堂捂着,还是传了出来。梁玉听说了之后一点反对的意思也没有,当年那么样的绝望,那么深的悔恨,至今仍是她心中最痛的一笔。没人敢在她面前提这件事情,包括袁樵。整整半个月,她不敢去看亲生儿女。

但是纪申来了。

袁府慌张得厉害,从上到下紧紧张张将他迎到了堂上坐着,三代主母一齐出来,又派人去把袁樵从县衙里薅回来。

梁玉与纪申一打照面,没开口便先落泪。纪申等她哭完,才说:“老朽羞见夫人。”

梁玉哽咽道:“我知道您来是为的什么,您总是有道理的。可是……我们哭不能哭,笑不能笑,也太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