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收获季节(第4/5页)

梁玉捧着碗,在母亲的唠叨声里,心渐渐地回暖了。

少顷,宫里即赐下了大批的珍宝。桓嶷既重视梁玉,又爱这个好消息,欣喜得还准备再过来一次。朝政现在他居然不大管了,成日里表现出了一股富贵闲人的气息。

皇帝不大管事,下面的臣子却忙翻了天。众人忙碌之中,请了假的袁樵就有点显眼。考虑到他老婆是什么人,请假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只有袁樵知道,他这个假请得也是顺水推舟的。

桓琚生前下令选拔贡士入京参加考试,则原本就是京籍的士子呢?又岂能将他们给落下了?袁樵一个万年县令,正在京兆的管辖范围内,他也是要将在自己辖内的人挑挑拣拣,凑个差不多的人数递上去的。天子脚下,他得选得比别的县都多,以示繁华昌明。

许多偏僻的地方缺少人才,合格的、送到京城不丢人现眼的少,能把地方官给愁秃了。京城则无此忧,袁樵差点因为人多而想打人。

在接到家中让他回去守着妻子生产的时候,袁樵已在愤怒的边缘了——他手中接了十几张条子,每张条子上都写着人名!【当我是你们的家奴吗?!】

袁樵很重视选拔贡士的事情,已看中了一些学校里的好苗子。他对辖区内也颇为上心,又取中了一些才子。凑一凑,他觉得差不多了。偏偏这个时候,许多亲友将条子塞到了他的手上。有持着袁翼的名帖来找他的、有把他舅舅的条子经杨夫人转给他的、有三品大员的亲属,也有他父亲袁籍的同窗好友的子侄。

将他的桌案塞得满满当当。

袁樵索性不干了,将假一请,回来往家里一躲。

然而有些人却是躲不过的,大部分给他条子的人都是亲友,他有了亲生儿女,不亲自登门道贺,也要再送一张帖子来恭喜。袁樵看了半天帖子,又有点生气。想了一想,将名帖“啪”地一合,大声说:“说我有裙带,我便去娘子裙下栖身!”真个往太座裙下躲了。

对袁先道:“你先看着!我走了。”

袁先目瞪口呆,他受袁樵的教诲,知道养父不是刚正不通权变之人,可将话说得这么露骨这还是头一次。敬畏地目送袁樵离开,袁先心道:【阿爹是被这些人给气急的吗?】伸手将帖子翻了一翻,把名字给记了下来。

~~~~~~~~~~~~

袁樵走到梁玉卧房门前,几个深呼吸,将情绪平复了一些。凑到帐前握住帐钩的时候,笑容又回到了脸上:“闷不闷?我给你找了几本杂记解闷,让美娘读给你听吧。要不就叫人来陪你下棋?”

梁玉先不回答,目光在他脸上定了一阵儿,问道:“你有什么心事?”

论理,有了一双儿女,什么破烂心事都能一扫而空了。毫不夸张地说,梁玉认为袁樵现在遇到的、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上的问题,都应该不是问题才对。她自认还能压得住这个阵,她可活着闯出鬼门关来了。

袁樵道:“没什么。”

“嗯?”

“真没。”

“说实话。”梁玉不客气地说。

袁樵坐床边一坐,低声抱怨:“都当我是收垃圾的!要选贡士,人人往我这里塞人,也不想想,塞进来了也得考试,考不出来岂不丢脸?”

梁玉问道:“都什么人托你办事?”

袁樵报了几个名字,梁玉听了之后更诧异了:“是他们的子侄还是求到他们面上的?与其求他们,何如求你呢?求三品官与求五品官,哪个价高呀?傻不傻?”

袁樵哭笑不得:“是是是,因我官小,所以欺负我的。两样都有的,不过多半还是学生子侄。”

梁玉小心地问:“他们还嫌自己人做官不够多吗?”经过史志远的事情,尤其是苏征,梁玉对朝廷选官用心了解过。袁樵的亲戚故交,一个个都不是凡人,他们自己能举荐、子侄有荫官,不能说生几个荫几个,但是嫡长总是有的,家族的势力是国家制度通过给予官爵来维护的。在她看来,学校、科考实是寒门士子最大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