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薄情寡义(第2/5页)

萧司空道:“能犯案被捉到的,第一是蠢,恶反而在其次。每个人都让你着急,你这个大理寺卿也就不要做了,免得气死。”

萧礼是为桓琚生气,桓琚对桓晃抱有怎样的期望大家都看在眼里。一件去了就能将功劳当土特产带回来的事情,硬是被桓晃办成了如今的模样。原因意是他要“孝”!还是对杜氏一个傻老婆子尽孝!

“他这般做,激怒了圣人,连圣人的名声都被败坏啦。”

萧司空道:“我年轻的时候,比你如今还想雕琢圣人的名声。”

萧礼哑然。

萧司空问道:“你打算怎么判罚呢?”

萧礼道:“儿以为,还是依法而办最好。”

“那就这样吧,你再想想,朝廷上接下来要做什么?”

萧礼道:“总不能是再清理杜氏吧?杜氏一族之前是跋扈了些,否则不能犯了众怒,这件事委实冤枉。”

萧司空骂道:“鼠目寸光!你就只看到杜氏吗?执政要看的是全国!”

萧礼低头想了一下,抬起头来时又带上了自信:“可是楣州?不不不,楣州已平,要派精干的官员去安抚,这是一定的。嗯……啊!楣州之事起因是杨仕达这样的地方豪强,楣州如此,其他的地方呢?”

萧司空背着手踱步,心里有点小得意:“不错,知道就好。你说说,接下来要怎么办?”

萧礼眉头微皱:“难在选人,更难在……圣人有些,咳咳,其实用‘四凶’的时候,圣人的本心也是好的。”

萧司空满意了:“那就去好好琢磨,去吧。”

萧礼缓施一礼,没有对萧司空讲,这几天他天天被大长公主念叨着要重判桓晃,但是他都没理。大长公主对长子比对幼子要客气得多,没有按倒一顿暴打,只是把他胳膊掐出了好几块青印。

~~~~~~~~~~~~~~~~

本朝道行最高的一只老狐狸已将桓晃放到一边,大理寺与兵部也将判罚结果给出——依律而办。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丝毫的问题,甚至桓琚也没有当朝表现出咬牙切齿。次日,萧礼给桓琚上了一道奏本,提出的就是地方豪强的问题,桓琚也将萧礼召入两仪殿,表兄弟俩一番长谈。

桓琚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对萧礼道:“你能见微知著这很好,治大国如烹小鲜,须徐徐图之。”

【很有分寸嘛!】萧礼放心了,笑道:“臣将看到、想到的说出来,如何去办也还没有万全之策,全凭圣裁。”再看太子,也是神色如常。

萧礼更担心的是太子的反应,桓琚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做事很有分寸,太子正年轻,血气方刚的时候,很容易过激。

桓琚道:“世上能有什么万全之策?做事第一条就是不要求全责备,否则能将自己给气死!”小声太子讲解着为君之道,第一是不要苛责大臣,要求得太严了就容易逼得大臣们造假。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萧礼放心地告辞了,【桓晃随您怎么判,反正不会出格的。】

萧礼前脚走,桓琚后一句话就改了个腔调:“他是个谦和的人,脾气有些软,心是好心、道理也是好道理,做事也不能都听他的劝。”

桓嶷心里惦记着楣着的事情,顺势问道:“那楣州的事情,阿爹打算怎么处置呢?”

桓琚笑道:“我不是已经处置了吗?”他的怒气在将桓晃削去宗籍、跑到吏部一通瞎涂乱画之后也平息了不少。

桓嶷道:“这样就能震憾不法之徒了吗?”

桓琚道:“当然。”

桓嶷还不知道削宗籍的事情,只知道桓琚跑到吏部胡作非为去了,小声抱怨:“阿爹将凡带‘杜’字的名字都抹去了,恐怕是不行的。大理只依法而办,震慑的效力也不够的。”

桓琚冷笑道:“难道你爹就只有这点本事了吗?把桓晃的宗籍削一削,看还有人敢学他的样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