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如出一辙(第2/6页)

见他没生气,梁玉也笑了:“圣人,能夺理也是本事了。您要觉得这本事还有点儿用处,就能容我留下吕师么?我现在就怕一件事儿。”

桓琚也捧场:“什么事儿?”

“就怕您和娘娘太疼我了,把我惯坏了。”

“这又是什么道理?”

“人想长大,总要自己吃苦的。我十三那年,过完年做学徒,天不亮不起床,劈柴,烧火,做早饭,伺候师傅起身。这一年过得,觉得自己学了不少本事呢。”

桓琚感慨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呀。”这个“三姨”也是他硬提出来充门面的,梁家能充门面的实在太少,没想到顺手一拎,拎出个宝来了。可爱可亲,看着舒服,说话也舒服,不矫情,这是意外之喜。桓琚喜欢这样的人,也乐意多见见,多跟她说几句话。

梁玉就接着说:“如果君子是生出来的,就不会有柳下惠和盗跖的分别,如果君子是教出来的,三千弟子就不该只有七十二贤。那有个什么样的先生,又有什么要紧呢?只要讲书合我的用就行了。乡下老话,清水池塘不养鱼。这就是我找先生时的想法。”【1】

桓琚又笑了:“三姨通透。”

“要说换先生这件事儿的想法呢。说她为人不好,我没听过她说谁的坏话。冲这个,她就坏不到哪里去。再说了,只要有本事的人,有错怕什么?我看用功不如用过。有不足的地方,她就更会做得体贴,她得更加显出她自己的本事来。”

桓琚拍案而起,赞道:“妙极!这岂是通透了?!”

“圣人,我读书晚,就只有这些自己乡野看出来的笨道理。换个斯文先生,我怕不合拍,吵闹起来,我就是个坏人啦。先生呢,君子,我呢?我也不觉得自己不好。能不能不跟好人吵架呢?还有忍不住的时候。人谁没个脾气呢?还得吵。先生管不了学生,无能,学生不敬先生,无德。这就都坏了。”

桓琚笑得直拍手:“不错不错,这就是谏官……咳咳。看来这吕氏教得不错。哈哈哈哈。”又对梁婕妤道:“咱们都不用给三姨瞎操心,她要做什么,就让她做去好了。告诉家里,也别拘着三姨,我看三姨比梁满还明白。”

这就完了?!梁婕妤忙叩头谢恩。李淑妃早看出来了,心道,这先讲人情、再讲道理、最后叫圣人感同身受,绝了!贤妃这舌头,白下了。

正欢乐间,一个小宦官跑来对程为一耳语几句,程为一的脸色起来越奇怪,桓琚一扬眉。程为一凑上来,对他小声说:“圣人,东宫那里……”

殿里几个女人耳朵都尖了起来,太子,连着她们几个人的心。桓琚也越听越奇,笑着对她们说:“好啦,你们说说话,我还有事。”

众人送走桓琚,互相看看,顾不得说梁玉的事儿,都想一个人——桓嶷。他怎么样了呢?

李淑妃先说:“太子这孩子,就是心眼太实在了。就算缓缓,我也不委屈。”

梁婕妤担心儿子,连这话都接不上了。

梁玉想了想,除非外甥像她,提菜刀跟谏官“谈”,否则也不应该是件坏事。便说:“我看圣人没有生气,应该不是坏事儿。咱们且等一等消息,娘娘,跟借您个伶俐人儿,去东宫看看?”

李淑妃毫不犹豫地:“成。”

梁玉心中暗暗点头。

~~~~~~~~~~~~~~~~~~~~

太子其实什么事都没有,甚至还办了一件既漂亮又体面的事。

桓琚出了殿便问程为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有点乐得云里雾里,不敢相信儿子居然开了窍。

程为一道:“太子确实下了教令,就在刚才。”答不数句,又有小宦官奔了来,见到他们,即刻垂手立在一边,小肩膀还一耸一耸的,显见跑得很急。

程为一问道:“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