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面上有精气神(第2/2页)

四合院的门联里还有许多与花草树木有关的内容,像什么“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等等,其中提及最多的树木当数槐树。比如“孝悌家声传两晋;文章德业著三槐”,再比如“笔花飞舞将军第,槐树森荣宰相家”;还有“槐华衍庆,树德滋荣”等等。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古人认为槐树有君子般的德行,它正直、坚实,而且荫盖广阔。《周礼·秋官》上记载:周代宫殿外边种着三棵大槐树,每当三公朝见天子的时候,都要面向三槐而立。后人用三槐比喻三公,槐树也就成了宰辅官位的象征。宋朝时有个叫王祐的兵部侍郎在庭院里栽下三棵槐树,并把宅第取名为“三槐堂”,希望槐树能给家族带来好运气,让子孙能够位极人臣。果不其然,王祐的儿子王旦真的当上了宰相。为此大文豪苏轼写了篇《三槐堂铭》,其中说道:“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京城是首善之区,因此能带来如此好运气的槐树也就成了京城里的当家树。而槐树下面四合院门联上的词语间自然也少不了洋溢着扑鼻的槐花香。这些住户大多是旧时京城里各衙门的官吏或是谋求功名的文化人,他们希望子孙后代光宗耀祖。

当然,胡同里出现频率最高的门联还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了,再不就是“忠厚培元气,诗书发异香”。这样的门面后必是曾经住过一户像《四世同堂》里祁老爷子那样的本分人家。他们立不了千秋功业,也不大敢轰轰烈烈;他们没有中举的梦想,也没有发财的可能,更没有当宰相的奢望。但他们注重体面、尊重学问,虽未必知书,却通情达理。他们三辈子五辈子整天推开这扇刻着俗得不能再俗的门联的街门,和路过的老街坊们热情地说着些家长里短,寻找着简单而朴素的乐呵。

那些曾风光无限的帝王将相纷纷如过客而去,而胡同里的普通百姓却常存永驻。他们脚底下接着地气,抬起头看得见清湛的蓝天。他们把自己的品性和神采糅进了北京,让这座古都历久弥香。他们才是京城的魂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