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澡堂子(第2/2页)

好一些的澡堂子还会附带理发馆。理完发进去泡个澡,出来之后在大皮椅子上一躺,吹吹风,刮个脸。那师傅会用小刷子在搪瓷碗里蘸上肥皂水,把顾客的整个脸涂抹上一层细腻的肥皂沫子。之后手举刮刀,轻轻操作。半躺着的顾客任凭那锋利的刀刃游走于眉宇之间,从脑门儿到鼻洼鬓角,甚至眼皮上和耳朵里都被刮得干干净净。一种莫名的快感让人飘飘然,不知不觉进入梦乡。等待被师傅轻轻唤醒之时,整个人已然都洗心革面,神采焕然了。

澡堂子也有特忙的时候。逢年过节,大家都想洗得干干净净,那时候澡堂子的床位可是不够用的,只好预备些大竹筐。客人进来服务员必先问您:“脱箱?还是脱筐?”如果脱箱,对不起,您排队等着。要是着急,您自己托个大筐装换下来的衣服,服务员帮您照看着,洗完了您直接走人。

也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澡堂子越来越少,洗澡的人却越来越多,脱筐变成了常态。小床也被纷纷拆除,而只剩下空箱前面放把椅子。有条件的人开始在自己家里装简易的洗澡设施,不再去泡澡堂子。

后来人们大多住进了单元楼,自己家里就有浴室,仅存的几个老式澡堂子难以为继。加之新式的桑拿洗浴不知什么时候冒了出来,北京的澡堂子连同那种泡澡方式,那种特有的生活彻底消失了,只是在一些老北京的心目中至今还残存着些温暖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