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那么黑(第2/2页)

蜂窝煤的出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有的事。一块块蜂窝煤被专用的机器“咣当咣当”地压出来,整齐码放在煤棚里,足有一人多高。烧蜂窝煤用的是专用的铸铁炉子,比起烧煤球儿要方便得多,不用每天早晨笼火。冬天放在屋子里装上烟筒,又干净又暖和。

可一些老北京人家还是喜欢用那种上有炉盘,中间炉肚,底下是四个弯爪的传统煤球儿炉子。一个原因是,他们觉得蜂窝煤炉子没有传统的煤球儿炉子火力旺;另一个原因是,老北京人烧开水用的是水汆儿,就是一个带着长把的细铁皮桶,小的只能装一杯水,大的可以装下一茶壶水。用的时候加进水去直接往通红的煤眼儿里一插,不一会儿水就“呱啦呱啦”开了。这么烧水比用水壶快得多,来了客人沏茶几乎不用等,绝不会怠慢了客人。而且老北京觉得,用这样的水沏出的花茶喝起来才最是味儿。

煤铺的生意和其他买卖不同。其他的买卖都是顾客交钱买了带走,还可以惬意地在卖场里逛逛。而买煤的从没有在煤场里逛的,甚至不愿往深里走上半步。顾客只要到门口的小窗口交钱拿小票,留下姓名,就可以扭头回家踏踏实实等着。煤都是由送煤工蹬着排子车送往各家各户的。所以买煤也叫“叫煤”,意思是叫一声就给您送到家去。除非特别原因,一般也不需要说明地址。都是周围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谁家住哪条胡同哪个院子,煤铺一清二楚。

煤球儿装在荆条编成的大筐里,五十斤一筐。送煤工送到顾客家院门口,朝院子里喊一嗓子:“送煤的来了!”等到街门开开,双膀一较劲,抬下车来,用一根皮带斜挎着,一口气背到院子深处。然后用九齿铁叉把煤球儿撮到顾客家的煤池子里,为的是让顾客看见那煤球儿各个完整均匀,而且也表明没掺末子。若叫的是蜂窝煤,送煤工会用一个木板托着进来,一溜小碎步,整齐地码放在指定地点。干完活儿后,他会抹一把汗说声“煤码好了。您点点吧”。确认无误后转身就走,绝不让自己一身的煤灰招顾客讨厌。他们懂得尊重顾客,但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下贱。他们心里明白,顾客同他们一样,都是努力养家糊口的人。

他们轻巧地走出院子,哼着小曲儿蹬上车,继续把温暖送到下一户人家,而自己也不知不觉演化成了胡同里的一道风景。那些黝黑的背影蹬着排子车“吱扭扭”响着穿行在北京的大小胡同里,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叶,才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