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盐酱醋(第2/2页)

副食店的记忆是醇香的,透着那么深幽,那么亲切,仿佛一鼻子吸不到底。那使人沉醉的香气来源于储存在大缸里的酱油、熏醋和芝麻酱,更来源于贮藏在小木桶里的小磨香油。当然,这香气也来源于摆在木头柜台上那两排搪瓷盆里的各种酱菜,什么小酱萝卜、水疙瘩、咸菜丝……应有尽有。“阿姨,我买一毛钱黄酱、五分钱咸菜丝。”一个小碗出现在柜台上。咦?人呢?哈哈,在下面。原来踮着脚的小脑袋还没有柜台高。这样的场景每每在副食店里上演着,给生活带来无穷乐趣。若是到了冬天,副食店还会卖腌制好了的雪里蕻,放点肉末一炒,那可是北京人过冬的细菜。

北京人冬天的当家菜是大白菜。卖冬储大白菜就像是一场群众运动,当然也是副食店一年当中最重要的工作。西北风乍起,卷着片片落叶横扫京城的时候,副食店的门口就忙活开了。一卡车一卡车的大白菜从郊区运到这里,店里的员工全体出动,在门口两侧的街道旁摞起一排排一人高的菜堆,像是一座座整齐的堡垒。白菜分级定价后再过大台秤,通知各家各户赶紧拉回去。这个时候的胡同可就热闹开了。人口多的人家借来平板车拉,人口少的用坐小孩的小竹车推。各家的姑娘、小子也一起上阵,端着个搓板一次搬上几棵。也有那几个淘气孩子不正经干活儿,专拣掉在地上的菜帮子互相砍着玩儿,结果往往招来大人们一顿臭骂。

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电视剧《阿信》的热播让普通百姓知道了超市,当时好像叫做自选商场。但北京最早的一批自选商场出现的时候没什么顾客进去,因为那里的东西比副食店贵得多,结果往往是开了关,关了开的。经历了十几年的反反复复,最后终于取代了副食店。

充满温情的胡同生活早已难得一见,而那曾伴随着几代人的副食店今天也所剩无几,只留下一缕醇香深藏于北京人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