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祥的请柬(第2/4页)

“就算有事我也会推掉。”戴柔道。

“那又何必呢。”莫兰感到疑惑,难道就是因为这封请柬,戴柔一夜没睡?

“我想知道这女人究竟想干吗!”戴柔悻悻地说。

八鲜汤的故事,莫兰记忆犹新。

这是莫兰生平第一次遭遇凶杀案。

事情发生在10年前,也就是1996年的夏天。

当时莫兰是大学法学系一年级的学生。跟大部分新生一样,她被安排在条件颇为艰苦的8人集体宿舍居住,而睡在她下铺的就是后来因为那次事件而名声大噪的张素萍。

张素萍是本地人,比她大两级,是同系三年级的学生。她性格内向,少言寡语,打扮普通,长得也不算漂亮,一张白净的圆脸,一头朴素的短发,说话总是轻声轻气,初次见面,几乎无法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但莫兰发现,只要她一笑起来,那对不大不小的单眼皮眼睛就会让她的脸散发出异样的光彩。

张素萍的家庭背景颇为复杂。她三岁那年,父亲因医疗事故突然去世,之后不到三天,她的母亲也服毒自尽,于是从那以后她就被父亲的老同事张国军收养。

张国军是个脾气随和的中学历史老师,跟张素萍的父亲一直交情甚笃,因为他自己的儿子在10岁那年病故,所以张素萍的母亲一出事他就马上来到张家,表明要收养这个孤苦伶仃的女孩,他的要求自然立刻就被想甩掉包袱的张家亲戚接受了。于是,母亲的丧事还没办完,张素萍提着简单的行李被张国军领回了家。

收养张素萍的时候,她的养母屠珍45岁,在一家国营企业做文职工作,她是个脸色焦黄,神情阴郁的瘦削女人。邻居们说自从她的儿子过世后,她的神经就不太正常,人们经常听到她不停地在家里拍着桌子骂人,有时候还看见她气急败坏地把饭菜从窗口倒下去,或者半夜三更坐在楼道里发呆。虽然有人跟她打招呼时,她呆滞的脸上会立刻露出类似寒暄的笑容,但不知为什么,凡是看到过她笑的人都会觉得毛骨悚然。

张素萍跟养母的关系一开始还算融洽,这是因为在她还是个任人摆布的小娃娃的时候,屠珍还算是个称职的母亲。虽然只生过一个孩子,但屠珍是个照料孩子的好手,她总能把一切料理得妥妥当当,她把最好的食物留给张素萍,带她到公园去玩,为她拍照,季节到了,为她添置合适的衣服,为能让她报名上更好的幼儿园而四处奔波……她做了一个母亲该做的一切。

但另一方面,屠珍对张素萍的教育却渐渐滑入了歧途。她总是把张素萍打扮成男孩。她把张素萍的头发剪得很短,给她买男孩的服装,不断地告诫她,她是她最亲爱的儿子,甚至不允许她坐着小便,如果不是张国军竭力争取,她的名字也很可能会改成更男性化的“张孝东”,虽然在她的心目中,张素萍本来就应该是张孝东。对于这种异乎寻常的教育,张素萍的养父感到无奈,很多人认为他是知道妻子的所作所为的,可是为了息事宁人,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听之任之。

但随着张素萍的日渐长大,事情还是起了变化。从高中开始,张素萍穿起了裙子,屠珍为此十分恼火,两人经常在家发生争执,后来只要看到张素萍的头发一长,她就会感到异常焦虑,她会忍不住用脏话不断攻击她,所以,张素萍一直不敢留长发,直到出事前,她的头发仍然刚刚只能盖住耳朵,而且看得出来,理发师的手艺很差,而莫兰怀疑这个蹩脚的理发师不是别人,正是张素萍的养母屠珍。

上大学后,因为住校,张素萍得以暂时离开养母。她一边上学一边做家教,每个月养父会给她寄来一笔数目微薄的零花钱,而作为义务,她每个星期回去跟养父母一起吃一顿晚饭,而她这样做的目的,很大程度是为了安抚养母那颗猜疑的心,如果她两个星期不回去的话,养母很可能会跑到学校里来找她兴师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