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邮局(第2/5页)

本的老战友叫汤姆,比本年纪大。汤姆很瘦小,弓着背。他在家负责铺床、做咖喱和补衣服,一季度去一次邮局领军队津贴。每时每季,他都抱怨天气冷。本负责整理花园、购物和其他室外的差事,汤姆扮演了主妇的角色。

本告诉劳拉,之所以他租那栋小屋,是因为门前的茉莉花让他想起印度。印度!这个地方直通本的心房。他长期在印度服役,东方的风采和神韵让他意醉神迷。他很健谈,仿佛带领劳拉体验了这个古老的国度:炎热干燥的平原,茂密的丛林,金碧辉煌的庙宇和五颜六色的集市。有些感觉、味道和身影无法表达,本只能说“感觉魂都被牵走了”。

有一回,本给劳拉说在山上侦察地形的故事,他说:“真希望你能亲眼看见那些花。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这么美的!一大片鲜红的花朵映衬在绿草上,还有樱草和百合。花田后面是白雪覆盖的山峰。真是奇景啊!奇景!今早下雨,汤姆和我抱怨天气不好。他说要是能回到有阳光的印度就好了。我说,这也只能想想了。咱们在印度过过好日子了。咱这把老骨头是再没机会回印度了。”

其他曾在印度服役的退伍军人对印度没有特殊的感情,连回忆都甚少。要是问起他们的经历,他们就说:“那地方热得要命,还有奇怪的地名。在比斯开湾上,我们都晕船了。”这些人多数是短期服役,回来就继续种地了。他们看上去比本快乐。但是劳拉最喜欢本。

有一天,负责运河管理的“长腿鲍伯”带着个小包裹来邮局,要寄挂号的。包裹用牛皮纸草草包了一遍,绳子打了不少节,没有要求的蜡封。他请劳拉帮忙封好包裹,说自己手太笨。“或许你打包之前,可以看看里面的东西。”

他打开包裹,抖出一块彩绣。画上的亚当和夏娃站在智慧树两旁,身后是果树和花丛,前面有羊羔、兔子和其他小动物。绣工仔细,颜色和谐。亚当和夏娃的头发都是用头发绣出来的,动物的毛发用的是羊毛。不懂行的劳拉都能一眼看出这是件古董,因为人物和植物的样式都很古旧。她问:“这东西很老了吧?”,心里想也许这是他祖母的。

“这东西很有些年头了。有几个在伦敦的人想看这幅刺绣。他们说这是全手工的。”见到劳拉全神贯注地听,他讲起了怎么得到这幅画。

大约一年前,鲍伯在运河边的纤路上看到一幅刺绣被包在一张旧报纸里。他诚实地把失物送到烛镇警察局,警察开始调查来源。专家鉴定这幅刺绣很有收藏价值,警察开始联系失主。他们推断这是盗贼遗落的,可是当地几年都没有失窃案。警察也找不到周围地区有失窃的报案。当时法律规定,找不到失主,东西就归发现者所有。警局就把刺绣和伦敦拍卖行的地址寄给了鲍伯。鲍伯把刺绣寄到伦敦的几周后,收到了五镑拍卖所得的钱。

谁也不知道这幅刺绣真正的主人是谁。蕾恩小姐和劳拉猜测,它应该属于某个不了解古董价值的村民。也许有天让孩子把刺绣送给一个亲戚,或是从刚过世的奶奶那里继承下来。弄丢“奶奶的旧绣花样”的孩子顶多被斥责一顿。穷人不会想到这东西这么值钱然后去报案。这也只是猜测而已。

邮局晚上八点关门。每年夏末的几个周六晚上,劳拉当班到九点半。她坐在门后读书或者做针线活。门外响起一阵脚步声,她打开门,几个长相粗犷的男子站在门口。他们乱糟糟的头发和胡须,被太阳晒得黝黑的面庞,彩色衬衫胡乱塞在裤子里。他们是来英国收割的爱尔兰农民。这些人勤劳能干,一点都不耽误活计。他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后,邮局都关门了。周日邮局也不出汇票,他们需要寄钱给在爱尔兰的家人。蕾恩小姐私下在邮局关门之后让他们寄汇票。这样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