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盒子(第3/4页)

曾有一个叫艾米丽的姑娘在孩子出生前和父亲去质问一个该负责的男青年。

那真是幅令人悲伤的画面。披着母亲披肩的艾米丽不情愿地走在后面,缓慢地拖着步子,眼睛哭得通红。她令人尊敬的父亲头发灰白,催着她“快点”,好像要去做一笔艰难的生意。妇女们停下手上的活,孩子们暂停了嬉戏,注视着父女俩。大家都心照不宣。大家都很同情艾米丽年纪轻轻就未婚先孕,也同情她父母颜面扫地。

结果这场对男青年的质问比想象的还要让人痛心。艾米丽说要负责的是她工作的主人家的少爷。那个男孩否认这件事,还证明了他那段时间都不在家。虽然证据如此,邻居们还是相信艾米丽说的话,把她看成被负心的可怜姑娘。

也许是邻居对她太宽容了,艾米丽的绯闻变成了习惯。虽然终身未婚,她却有一大群孩子。

村里女人们对未婚母亲的态度自相矛盾。要是有姑娘带着私生子到村里探访,村妇们都一哄而上地对婴儿百般呵护。她们惊叹着:“这么漂亮的孩子啊!谁狠得下心说这么个宝贝不该出生呢。真是个好看的孩子!多壮实啊!人家都说,这样的孩子长得漂亮。亲爱的,别担心别人在背后嚼舌头。只有像你这样的好姑娘才能有这么好看的孩子。”

但村民们绝不想自家的女儿未婚先孕。 一个女人私底下对另一个女人说:“我告诉我们家姑娘了,千万别找麻烦。要是她敢,就要被扫地出门。我才不要这么败坏门风的人住在我家。”另一个女人十分同意:“我也警告我家姑娘了,所以她们都没敢乱来。”

遇到未婚母亲的事情,大家都会同情那失足姑娘的母亲。可是村里的母亲们没那么纤弱细腻的感情。母亲们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照顾孩子们的日常起居上,根本没有多余的情绪。母亲们一定会照顾自己女儿的私生子。村里有几个母亲同时照顾自己的孩子还有外孙孙女。结果外孙和孙女都一起叫外婆“妈妈”。

有时女孩因为意外事件要仓促结婚,村里人也没把这当回事。反正这姑娘也有丈夫了,皆大欢喜。

村民们对这种失足行为还算宽容,但对“不检点”的事件就厌恶不已。村里十多年前出过一桩通奸的丑闻,一直被人们谈论到八十年代。

村民在竹竿上挂上两人的画像,立在女人的门前。一群人还敲着锅盆吹着口哨对他们百般嘲弄。那男人原先是女人家的房客,他看到这个场面,第二天天亮前就溜走了。随后,女人和她丈夫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段时间,有个未婚的妇女带着四个私生子搬到村里,几十年前“不检点”事件仿佛在大家眼前重现。这个女人的到来激起了村民的愤慨。

教堂里训诫的内容充斥着对不道德行为的控诉,“妓女”这个词算用得轻的。更有道德捍卫者朝这家丢石头和制造噪音,希望把他们赶出村子。有些人怂恿房东把这女人赶出去。

然而,和这女人进一步接触后,大家发现她是个如此安静整洁、谈吐不凡的人。那些罪恶仿佛烟消云散,村民们逐渐原谅她的罪行,还有邻居遇见她会给她打个照面。后来这女人嫁了一个在铁路工作的男人,一家子去农场做工了。伴着婚礼钟声的响起,这家人逐渐融入了村里生活。

村里还有个叫阿尔夫的男孩有音乐天赋。他的阿姨给他买了架手风琴。每隔几天,他都在傍晚的酒馆前表演。

在此之前,雀起乡没有乐器。在扬声机和无线电普及之前,喜欢听点曲子的人只有去教堂听风琴伴奏的唱诗班。

阿尔夫的出现让村民们能听到那些耳熟能详的调子:《甜蜜的家》《安妮•劳瑞》《芭芭拉•艾伦》,还有《银线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