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黛记

粉墙黛瓦:“苏州色”。

粉墙好看,黛瓦当然也好看。粉墙有种在底层的感觉,平起平坐,与我辈亲切。黛瓦看起来就没有粉墙方便,要抬头,或者俯视。在苏州不能老抬头,苏州人讲礼,老抬头会让人觉得骄傲。以至我于黛瓦终究讲不上,对粉墙似乎还能一说。

年代的长短,位置的阴阳,雨痕,树荫,藤影,人家的气息,夜与昼,都会使视线之内的粉墙和而不同,尽管它们都是白的,却白得千变万化。我走过一些地方,也见过一些粉墙,比较起来,还是苏州的粉墙最幻。这种幻,除了“年代的长短,位置的阴阳”等等因素之外,我想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忘记——这就是黛瓦。

黛瓦在粉墙头上不露声色地一压,粉墙的白就白得从容、谦虚、内敛、谨慎。

多年以来,我想我也是一堵粉墙,只是该压在我头上的黛瓦还在窑里烧,所以我就难免不从容不谦虚不内敛不谨慎了。前面说过,年代的长短,位置的阴阳,雨痕,树荫,藤影,人家的气息,夜与昼,都会使视线之内的粉墙和而不同,现在再往下说。年代长的粉墙,它的白色像是老照片上的白色:从发黄的情境中挺身而出的那小块白色。年代短的粉墙,它的白色像是会劈面的白色、会扑鼻的白色。位置受阴的粉墙,它的白色像是纯棉织品上纤维的白色。位置向阳的粉墙,它的白色像是在飞机上看云的白色。雨痕逶迤的粉墙,它的白色像是从初夏的水稻田里路过的白色。树荫下的粉墙,它的白色像是把梨子皮削掉的白色。藤影中的粉墙,它的白色像是咬出的白色。人家的气息里的粉墙,它的白色像是吃早饭时候的热气腾腾的豆腐浆的白色。夜的粉墙,它的白色像是阁楼上的白色。而昼的粉墙,它的白色像是刚被发明的白色。

白色。

白色。

白色。虽说粉墙只有一种颜色:白色,它却一点也不单调,甚至比苏州姜思序堂生产的国画颜料更为神奇,传统品种也就是花青、藤黄、胭脂、朱砂、石青、石绿、赭石、银朱这几种,但一到画家手下,就调合得出奇花异卉灵岩怪石:

绯红,用银朱、紫花合。

桃红,用银朱、胭脂合。

肉红,用粉为主,入胭脂合。

柏绿,用枝条绿入漆绿合。

黑绿,用漆绿入螺青合。

柳绿,用枝条绿入槐花合。

官绿即枝条绿。

鸭绿,用枝条绿入高漆合。

月下白,用粉入京墨合。

鹅黄,用粉入槐花合。

柳黄,用粉入三绿标,并少藤黄合。

砖褐,用粉入烟合。

荆褐,用粉入槐花、螺青、土黄标合。

艾褐,用粉入槐花、螺青、土黄、檀子合。

鹰背褐,用粉入檀子、烟墨、土黄合。

银褐,用粉入藤黄合。

珠子褐,用粉入藤黄、胭脂合。

藕丝褐,用粉入螺青、胭脂合。

露褐,用粉入少土黄、檀子合。

茶褐,用土黄为主,入漆绿、烟墨、槐花合。

麝香褐,用土黄、檀子入烟墨合。

檀褐,用土黄入紫花合。

山谷褐,用粉入土黄标合。

枯竹褐,用粉、土黄入檀子一点合。

湖水褐,用粉入三绿合。

葱白褐,用粉入三绿标合。

黎褐,用粉入土黄、银朱合。

秋茶褐,用土黄、三绿入槐花合。

鼠毛褐,用土黄粉入墨合。

葡萄褐,用粉入三绿、紫花合。

丁香褐,用肉红为主,入少槐花合。

我把王绎《调合服饰器用颜色》略抄一下。“用”粉墙“入”黛瓦,苏州它也早已“合”了。“用粉入螺青、胭脂合”,是“藕丝褐”,苏州是根藕丝,藕断丝不断,回忆是苏州最好的画家,最好的颜料商。

文章到这里本没什么好写,但我略抄之后心生喜欢,简直像抄《花间词》,觉得内心里的那个读者还没走,就再写几句。王绎生活在元末明初,擅长画人物肖像,著有《写像秘诀》。《写像秘诀》这书我没见到,《调合服饰器用颜色》一节从《六如画谱》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