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量取胜的礼物(第2/4页)

木小雅还在说着,每说的一个字,都让白川难受的不行。这种难受渐渐占了上风,帮助右脑成功压制了左脑的行为,让白川那股想要念叨的冲动,竟然渐渐缓了下来。

“我……我不念了。”如果小雅听了会难过,那么他以后就不这么念叨了,最少,不能念出声。

对,不念出声,在心里重复就好了,这样小雅就不会发现了。或者回家记在笔记本里也行,总之只要不被小雅发现就好了。不被发现,小雅就不会讨厌自己了。

“我以后不会了。”找到了解决的方法,白川说话的底气都足了不少,他大声的说道,“我没有生气,你以后不要不来找我。”他喜欢木小雅去找他,喜欢抬头看向办公室外面的时候,忽然发现小雅站在那里。白川甚至觉得,也许以后,工作的时间他都会下意识的看一眼外面。

木小雅望着信誓旦旦的跟她保证着的白川,心情有些复杂:自己这算是引导对了吗?

冯教授说过,自闭症患者的生活轨迹都异常的简单,他们没有交际,独自生活,甚至连学习都是单一的。他们每天的生活轨迹就像是一条笔直的线,从不会出现岔口或者拐弯。所以,一旦他们认定的轨迹忽然被打乱,直线拐了弯,这种变化就会让他们不安。他们就会通过动作,语言,一切他们可以用来表达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安和迫切。如果这种不安的程度过大,上升到焦虑,他们就很容易发病。

不能按时回家,让白川焦虑的发病了。而提前下班,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吃饭,虽然也让白川不安了,但是这种不安感不足与让他焦虑,只是让他无法控制的重复念叨着同一件事情。他需要通过这种重复,来缓解自己的不安。所以白川的这种念叨,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说的严重一点,他这是在给自己做治疗。

但是现在,白川为了她简单的几句话,竟然愿意停止这种治疗。

自己这么做是对的吗?木小雅犹豫不决,一面,她希望白川能够更正常一些,哪怕一点点的进步都可以,一面,她又不想白川难受。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只是控制不住对不对?”迎着白川内疚的小眼神,木小雅终究没能狠下心。

“嗯。”白川重重的点着头,一脸的如释重负。

小雅理解他了。

“那我们来做一个交换好不好?”木小雅提议道。

“交换?”

“对。”木小雅想要白川变的更好,但是又不忍心让白川太过难受,所以她想要给白川一些补偿,“如果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比如,我做了什么让你不舒服的事情,你就可以向我提一个要求。这个要求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我都会答应你。而作为交换,你以后就不能再这么念叨我了。呃……如果实在忍不住的话,也不能超过三次。”

木小雅竖着三根手指,伸到白川的眼前,她希望自己的这种交换,可以缓解白川的焦虑。

白川愣愣的望着眼前的三根手指,大脑开始分析木小雅话里的意思:小雅是说,以后但凡出现类似的状况,自己就可以让小雅无条件答应自己一件事情吗?只是这么想着,白川就觉得自己内心的那股躁动缓和了不少。

理解后的白川决定试一试,于是他迫不及待的问道:“那……现在可以提要求吗?”

“可以,你想让我做什么?”虽然白川今天念叨了三十分钟而不是三遍,但是作为第一次“利益交换”,木小雅不介意大方一些。而且,她也很好奇白川会跟她提什么要求。

“笑。”

“?”

“我想你开心。”白川不喜欢木小雅现在的样子,眼睛里沉沉的仿佛他晨跑时看到的雾气,他不喜欢。

这时候的木小雅其实有些想哭,但是为了信守诺言,她依然让自己努力的笑了出来。她没有去照镜子,但是她能确定自己现在的样子一定不难看,因为她心口的暖意,一定能通过笑容传递到白川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