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皇亲国戚(十八)(第2/3页)

朝运还在想方设法,比如让给徐耀祖治伤的荀太医试着研制伤药,研究一下治疗方法。又比如看看能不能寻到徐家亲近之人去徐家求药。可这边朝运还没有想到法子,天上一个惊雷就掉了下来。

黄河决提了,沿岸十万百姓受灾,灾民已经向京城涌来。黄河决堤的消息传来,朝堂上参奏朝皇后的越发多了起来,各个都笃定了这是上天对皇后无德的警示,就连身为皇后之父的朝运也没有逃过御史的毒舌。

黄河决堤乃是天灾,与后宫的皇后会有什么关系,朝运被这些御史气得几乎吐血。哪怕知道御史在胡扯推卸责任,朝运也没有法子反击。谁让这是千古流传下来的做法呢?天灾,先自查一下皇帝、皇后、丞相有没有失德!

如今整个京城朝皇后名声最差,她不背锅谁背锅。

没几日皇帝终于熬不住废皇后为淑妃,册立二皇子为太子的事情自然也提不起来了。皇后被废,本该贵妃最大,不过王贵妃倒是很稳得住,谦逊的表示自己身体不好还需静养不肯出长信宫,于是宫里依旧是朝淑妃做主。

从皇后废为淑妃,朝皇后说不伤心是不可能的。可发现凤印还在手中,朝淑妃觉得自己圆满了。陛下还是爱她的,废后只是被朝臣逼迫太甚,无可奈何啊。只要陛下爱她,莫说庶妃,便是才人、御女她也不在意,这些说到底不过是名份罢了。

朝皇后被废,其父朝运亦免不得被牵连,从二品镇军大将军贬为正三品上的怀化大将军。莫看只是降了一等,却是天差地。连番打击下,显赫一时的朝府都低调了几分。

朝运本以为徐家会趁机落井下石,毕竟两家结怨已深。没想到徐家不仅没有参与参奏朝家,在大臣们都努力给朝家扣帽子,要将黄河决堤之事归咎在虚无的皇后失德上,丞相徐楷士竟然主动请缨往赈济灾民,治理黄河。

黄河水患历朝历代都是朝廷的心病,是一根最难啃的骨头。徐楷士已经位极人臣,并不在什么抢功劳不抢功劳。且如今朝堂上为了黄河决堤之事吵得一塌糊涂,皇帝也是心累的很。如今徐丞相主动请缨,皇帝也是借坡下驴,立即令户部核算赈灾所需银两。

令徐楷士为赈灾巡河的钦差大臣,皇帝又觉得不放心,令朝运长子朝亦峰同行押送赈灾粮食和赈灾银,负责保护以及监视徐楷士。许是早就习惯了皇帝平衡手段,徐楷士并没有反对此事,只是和皇帝要了几个工部官员同行,又点了女婿玉秀林一起。

皇帝忧心黄河水患,又已经有了朝亦峰随行,倒也不担心徐楷士在赈灾时做什么,便一一应了徐楷士所请。

“娘,如今徐家和朝家结仇,皇帝偏偏令朝亦峰送老爷去灾区,若是朝亦峰趁机报复老爷可如何是好?”何氏得了消息要给徐楷士收拾行李,只心下有些不放心,将东西收拾妥当,便跑到了石慧院中。。

“那朝家如今自顾不暇,只怕没工夫与咱们纠缠。且朝亦峰此人一身正气,进退有度,倒是与他那两个弟弟妹妹不同。”石慧温声道,“何况,楷士是丞相,朝亦峰有什么胆子谋害丞相。再不济,不是秀林也会同行吗?”

太后虽然没有什么城府,却也不是握着权势不肯松手的人,尚且生了凉薄的皇帝和安平长公主,朝运二子一女有个靠谱的也不稀奇。朝亦峰石慧见过一次,这年轻人功夫确实不错,是个能够顾全大局之人。

听到石慧这么说,何氏总算安心一些,又抱怨道:“阿华还在坐月子,老爷竟也这般狠心点名要秀林同行。”

“男儿志在四方,赈灾总比打仗安全,年轻人想要挣个前程,为妻儿谋份荣宠不是什么坏事。”知道徐楷士点了玉秀林同行,阳城大长公主可是高兴的很。徐楷士提了女婿同行,显然是要提携女婿,这在官场上并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