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天下一统(三十三)(第2/3页)

不仅同意了嬴政开办学宫的提议,还当即指点了一处别宫加以改建以作学宫之用。嬴政才派人去邀请邹衍,没想到邹衍倒是先一步带着干女儿琴清到了秦国。

邹衍精于星相,早于星相之上推断秦国将一统天下,然帝国在统一之后只会存在十五年。没想到近来,星相却有所改变,不仅新圣人难以揣度,就连秦国国运也多有变动。怀着好奇心,邹衍一路往咸阳而来。

嬴政收到消息,立即派了房和甘罗亲往咸阳城外迎接。学宫已在筹建,邹衍的到来让嬴政很是高兴,力邀邹夫子主持学宫事宜,然邹衍却以年老体衰推拒。

石慧于是亲自出宫拜见邹夫子,说动了邹夫子的干女儿琴清主持咸阳学宫,邹衍也答应留在学宫讲学。琴清虽然年轻,却才学过人,且与邹衍一样不拘泥于一家学说。有琴清主持学宫,想必能够不偏不倚,让百家学说在咸阳学宫绽放。

秦国通过使臣和商队,将秦国的纸传播到各国,又放出邹夫子和琴清于咸阳主持咸阳学宫的消息,不过两三月,便从者云集。就连出过权臣李园等也带着厚礼眼巴巴前来秦国出使。

李园等人虽然是冲着琴清而来,醉翁之意不在酒,然这些人的出现却大大提高了咸阳学宫的知名度,一时间咸阳学宫热闹非凡。通过咸阳学宫的议学、论政等,大秦选取了一部分人才。

石慧为了教导嬴政,花费了无数心血,最重培养他的大局观,嬴政的目光自然而然也比较长远。这次秦国攻克赵国三十多个城池,嬴政不过数日就抽掉了大量基层官员前往这些城池主政。然也意识到大秦统一路上将要面临的许多问题。

这次开设学宫,便是有意借学宫大量培养人才,为将来一统天下后治理地方做准备。然各国贵族显然都没有意识到秦国的野望,如李园等还在咸阳学宫大抒己见,如开屏孔雀一样急于表现自己。

赵国被连克数城之后,秦国又陈兵于边境,韩王每日惴惴不安,担心韩国成为秦国下一个目标。于是韩国君臣苦思许久,想出了一个疲秦之计,送来了一个精通水利的郑国,帮助秦国修筑水渠。

嬴政一面扣下郑国,一面派使者去韩国质问韩王,直言韩王不安好心。一番危言恫吓,吓得韩王在王位上两股战战。最后使者言明将公子韩非送到秦国为质,或许能平息秦王之怒。

于是,全无骨气可言的韩王想也没想就答应了此事,将韩非打包送去秦国了。嬴政很是高兴的将郑国丢到下面修水渠,又将韩非扔进学宫主持法学院。

所谓法学院却是项少龙的建议,学宫建立初期,各派多有争执。项少龙就给出主意将学宫分为法学院、儒学院、墨学院、兵学院以及杂学院等等。

韩非虽然忠于韩国,难忘故国,不过他对学问是再严谨不过。将韩非留在学宫潜心治学,不让他干涉秦国政事便可。当然嬴政也安排了人在韩非身边伺候,谨防他做出危害秦国利益的事情。

咸阳学宫建立的第二年,甘罗以十二岁稚龄出使赵国,巧妙地利用秦、赵、燕三国关系,从赵王手中为秦国得五城,进封上卿。后赵国攻下燕国三十城,将其中十一城赠秦。如此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得了十六座城池。甘罗十二岁拜相,秦国重才之名更是广为传颂,咸阳学宫也越发兴旺。

咸阳学宫的开设为大秦培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才。而《鲁公秘录》以及被收拢的墨者行会更是大大提高了秦国的生产力和战斗力。因为工具的改进,郑国渠的修建工期更是大大缩短。

这一切都让大秦蒸蒸日上,秦国兴盛之势锐不可当。

如此到了秦王中毒的第三个年头,嬴政十六岁,秦王的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到了年底已经食不下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