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代笔的人生(第3/3页)

汪元量以擅词章音律入宫,曾为王昭仪鼓琴。临安沦陷后,他一个不足轻重的小人物,没就此逃入民间,却跟着太皇太后谢道清,一起到了元大都。后来随南宋皇室,迁居于遥远荒僻的居延、天山等地。直到赵显被送到西藏当和尚去了,跟无可跟,才以道士身份南归,回到了故国。文天祥被关押在牢里的时候,他亦常去探望。而与王清惠更是熟悉,自临安的皇宫,到北地的风雪,见过她的快乐得意,也见过她的寂寥悲伤。

他的《满江红》和词是这样的:

“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被午夜、漏声催箭,晓光侵阙。花覆千官鸾阁外,香浮九鼎龙楼侧。恨黑风吹雨湿霓裳,歌声歇。

人去后,书应绝。肠断处,心难说。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事去空流东汴水,愁来不见西湖月。有谁知、海上泣婵娟,菱花缺。”

词意与王清惠的原词相近,都是宫中旧人,不过身份悬殊,他回忆的,是曾见的奢华场面,那些盛大宴席,欢乐歌舞,帝王将相们的奢侈与气派……直到“黑风吹雨湿霓裳,歌声歇。”这里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用黑风吹雨,一是为了表达含蓄,二,对于偏安侥幸的南宋小朝廷,也用不上“渔阳鼙鼓”那样凌厉之词了。唐好歹是极盛转入突衰,南宋的衰亡,却是大家早都心知肚明,预料到这一天。

后片写王清惠入元后的情绪。远离亲人,家书断绝,这是斩不断的乡愁。西湖月,东汴水,指两宋旧都,这是杜宇啼血的亡国恨。在这国破家亡中,还有一番愁绝处:“有谁知、海上泣婵娟,菱花缺。”

只有他,看到了她的孤独,她的哀伤,她在大浪滔天前的自持,以及这哀伤与自持中显露的美。

海上,是苏武牧羊的旧地,今日,有南国佳人来住,一样的冰雪腥膻,苦涯岁月。宁愿夜夜在寒冷与思念中垂泪,也没有向敌人乞怜邀宠,去寻更好过的日子。她坐在那里,成了一个王朝最后的剪影,凄凉,而静穆。

汪元量后来走遍天下,写了很多反映蒙元统治下现实生活的诗词,被后人称为“宋亡之诗史”。

王昭仪与汪琴师,非英雄的一生。都不够大义凛然,没有舍生取义的果敢,个性平淡如你我,在大难来时,愿意守住尊严和原则,可也希望能够活下去……活下去,这不是生而为人的权利吗?

死去的人成就忠烈,在史册里熠熠生辉。活下来的人,承受思念与痛楚,在尘世中默默走完一生。生命,就这样在几千年多少次赤地千里的战祸中,延续下去。历史,踩着他们沉默的身躯,而得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