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写词的强盗(第2/2页)

说什么是非成败,能让人在灰暗的书页中,翻出一点温暖来的,还是那些曾经热烈跳动过的心。

这阕词,其实也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传统套路,但做了江湖人后的口气,和读书人很不一样了。书斋里的人,也常会有军人癖、侠客梦,什么“十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很激动,不靠谱。

真正的江湖人是什么样呢?就像这篇词里的宋江,从遥远的芦苇深处走来,脱下染血战袍,换上时兴衣服,进了京城繁华地,不知不觉,就觉得有点儿不自在,浑身的没着没落。

从京城人的眼里看去,大概也是粗野乡气得紧。繁华深处的销金窟,那奢华气派,风流高雅的美人,真不是自己这种人能消受得起啊。“薄幸如何销得”,当然我们认为他是真艳羡,假清高,就盼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名正言顺享受一把……然而,不能否认的是,他的格格不入感是真实的。

在不喜欢的环境里,人会借助于对熟悉亲切地方的回忆。真的是很思念烟水寨里,兄弟们的开怀大笑声,哪像到了天子脚下,人们的笑容都透着算计。这种感觉,武侠名家温瑞安的一句诗写得好:“城中友无至友,敌无死敌。”但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向京城里去,矛盾而蹉跎地过掉一生。

体制那么无情,那么险恶,为什么非要去掺合一脚呢?因为除了参与,你没有别的办法去实现一生的抱负——哪怕是堂堂正正,济世安民的抱负。你没有超越时代的想象力,去寻找在体制外实现这一切的通道。只能去赌一把,赌注是自己那单纯的初衷。

后来许多的公案小说,用另一种方法解决了江湖人的矛盾:替清官卖命。中国人的想象力,也就到此为止了。

所以阮小五在上梁山前,拍着脖子说:“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而宋江下梁山,也就为了个“金鸡消息”。所谓忠肝义胆,四海无人识,最后呢,“悲剧啊!”

卖文卖身卖血卖肝胆,不论读书人还是江湖人,男人还是女人,想要逃出这个圈去,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