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named(第2/2页)

这就叫作“题壁”。一般集中在三种地方:寺院庙观,酒楼茶馆,邮亭驿站。因为这三个地方人来人往最多,人员最杂,人也处在最无聊或最有感触的时候。你写我也写,写满了只好有劳主人把墙壁粉刷一遍。

还是个明朝的笑话:苏州有个楞伽山,山上有个楞伽寺,寺内墙壁上题满了诗,大抵都是歪诗。终于有一天,有人看不下去了,在墙上找了个空白地方,愤然写道:“多时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二长,不是诗人丈二长,缘何放屁在高墙。”

后面还有跟帖:“放屁在高墙,高墙应轰倒,及至那边看,那边抵住了。”

到了明朝,印刷业已经比较发达了,科举以八股文取士,诗词歌赋成了末技,用《儒林外史》里的话说,但凡看见“风花雪月”字样,走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后生们“便要坏了心术。”也有长年中不了举的,只好改行去做名士,写写诗,天可怜见,混骗点酒食。所以读书人的诗歌创作水准普遍下降,但题壁的风气却依然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