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国人的劣根性

学问与人品不一定成正比

有个厦门大学的女博士到一个叫政和的贫困县调研有关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课题,还没回来就在微博上大肆抱怨“吃的不好、住的不好、购物不好”,打算提前走不说,还在微博上发誓:“1.毕业后不下基层!2.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3.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减肥,回去找个好男人。”

减肥是不是能找个好男人不好说,而且为了减肥的话,我看这个政和县就不错嘛,吃的不好就少吃,买不到东西可以省下钱办嫁妆,实在是风水宝地。

当然,这只是调侃该女博士一下,而且不打算在这里痛骂这位出身于农村而似乎有忘本嫌疑的女博士,因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下冲锋实在太过于容易,以至于完全没有什么价值。

事实上我倒是想问问直接对该女博士开骂的朋友,如果换作是你的话,现在把你送到一个贫困县城中,你是否能无怨无悔?广州的地铁我没坐过,但北京地铁那种拥挤的盛况我是知道的,但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在这样的城市里,而不去那些远没有这么拥挤,但也远没有什么前途可言的贫困县城中?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这话怎么说呢?按照国外的说法,是“我愿意居住在最喜欢的比萨饼店送餐范围之内”。确实有不少人能够忍耐离开自己的日常生活,到贫困山区做义工、做代课的老师,但他们知道自己能回去。如果告诉你说从此需要你扎根基层、永无离开之日,大概很多人都会对这种事儿竖中指:上山下乡都结束好多年了,你以为我傻?

这位博士之所以倒霉,是因为她的身份是个博士,要是我说这句话估计没人搭理。我们总是认为,一个人的学问与人品应该成正比,至少表面上要成正比。实际上学问跟人品之间到底有什么必然联系,实在是很难说。而这种所谓“选择吃苦”的人品是不是特别值得夸奖、先天就无比正确,也很难说。

在我看来,这事儿不过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她有选择的权利,而且纯属私人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口诛笔伐大可不必,上纲上线的话就请把同样的问题反问一下自己。

真正的主人是“他们”

“京城四少”之说,起自晚清、民国,而“四”为数字单位把几个出色并且类似的人物组合在一起,大约是春秋战国时的风气。但一直以来,这种事儿都是褒义的居多。有人说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如果从这所谓“四少”的演变来看,倒也未必没有道理。当年所称“四少”者,都是那种富贵闲人兼各有所长,总之是那种文人里的贵族、贵族里的文人。民国已降,这“四少”是越来越不堪了,几乎等于了“京城恶少”的代名词。

近日,媒体报道“京城四少”之一的王烁已经被起诉,罪名是非法持有枪支弹药,以及破坏私人财物。与之同时被起诉的人还有几个人,不是替他买枪的,就是帮他打架、销毁证据的。枪支弹药的事儿就不说了,看来最近流行舞刀弄枪,李双江先生的儿子打人一事当中,也有一把模型枪在后座上,可谓是一股流行趋势。

网上流传有这位王烁的起诉书,事情的经过已经描述得很详细了,但只是看起诉书的话,往往也就得之皮毛,这种事非深知其中内幕的老江湖不得解。在此,试着为读者剖析之。

王烁的罪名有数项,只提出一件来说。事情的经过如下:王烁开着一辆大众的R36款豪车,与另外一位叫做王珂的奥迪A6型轿车在北京最为繁华的地段上发生摩擦,王烁驾车急刹逼停王珂,然后王烁出来用“枪状物”对着那位王珂比划,等到王珂报警之后,王烁倒车撞击王珂的奥迪A6,致使其起火燃烧。这里的受害者王珂,被人怀疑为京城四少的另一位。两者斗气、相撞,可能未必只是偶然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