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从领导到情圣:顺治(第2/3页)

关键是,顺治又说自己痛苦得不得了,只有出家当和尚,用佛家那一套什么四大皆空、死生轮回的东西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心,什么江山社稷、荣华富贵、妻儿老小统统不顾了,好像自己一切都看透、一切都放开—那你还查董鄂妃的死因干吗?反正我佛慈悲,万般皆是空,生死都是命,你还纠缠个屁啊!

要查你就好好查,留在宫里当皇帝,动用一切权力和便利,从FBI到ICAC到片儿警到保安到城管,全部调动起来查个水落石出,把凶手绳之以法,让真相大白心中,这样你上可以告慰爱妃冤魂,下可以实现自我救赎。完了踏踏实实再婚、续弦、好好过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再出家也不迟……你不,你要自个儿躲一边儿念经,然后去折腾一个可怜的太监海大富?!

好,你让人家查,人家明察暗访、阴谋诡计闹了几年,眼睛也搞瞎了,好容易查出来原来就是你丫自己老婆搞的飞机,你又不信啦,叫人家再查;最后海大富一代卧底壮烈牺牲,宫中死伤无数,代价惨重,连第一男主角韦小宝都惊动了,亲自奔五台山来,苦口婆心劝你,你终于信了;然后,大发慈悲,叫人家算了,要“善待太后”,不要“令她怨恨,恶业更加深重……”哇,大师你这么想得开,那查了干吗?你晃点人玩儿啊?

你看吧,这个顺治,一会儿这、一会儿那,都不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顺治对《四十二章经》的处理,我非常不解。

正如査史所记载,《四十二章经》中藏着满清龙脉所在的地图,八旗旗主人手一本,顺治手里也有一本。照理来说,连神龙教和西藏喇嘛们这些不入流的货色,都知道《四十二章经》的秘密,群起而夺之,那你顺治肯定更是心中门儿清了。奇怪的是,这么重要的事情,顺治出家之前居然没有告诉康熙,连个屁也没留下,倒是对着海大富拿董鄂妃的事情交代个没完没了?!好吧,就算你说康熙年纪尚小吧,你也不告诉孝庄?!反正康熙是一直把《四十二章经》当普通经书来看,全给皇太后烧了。

还有,顺治您不是万念俱灰吗,那还带着您那本宝贝《四十二章经》上五台山干嘛?出家人眼里一切都是尘土,还这么执着于龙脉干嘛?!但是,他执着了一阵子又不执着了,随随便便就给韦小宝了。我靠,幸亏韦小宝此人还真念几分旧情,最后虽然没有把拼好的地图给康熙,但是好歹也没有给洪安通、罗刹公主、吴三桂、天地会;更难得居然没有自己去淘金,不然大清的江山就此毁于一旦鸟!想想还真替康熙后怕,不知道顺治这个当爹的、开国的,到底在想些什么鸟……

综上(1)(2),顺治忽而无比精明,忽而无比糊涂,我不知道这个人在干什么,莫名其妙神经病。

不过,后来,我慢慢想通了,老金写这种内心纠结、行为失常、不食人间烟火、此爱天下无双的情圣角色是很上瘾的,隔三差五就要写一个。说起来,老金身为一个写武侠、写新闻、写政治、写历史、写人性……写得老而弥坚巨滑的老狐狸,却经常在感情戏上大搞琼瑶套路,真是非常地不合情理。比如顺治这个角色,我就怀疑是琼瑶掐着金庸脖子逼着他这么写出来的。

因为琼瑶笔下的男主角,虽然囊括了古今中外各种阶层的职业和病态特征,不过以我总结,都有如下两个共性:

(a) 比较出众。

这个出众的标准是有过突变的:在琼瑶还不大懂事的时候,她的“出众”的标准还停留在“帅到逆天”、“艺术气质”、“流浪诗人”、“落魄画家”这些虚无缥缈、不能当饭吃的调调上;后来她懂事了,明白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硬道理,于是“出众”的标准突变了,变成“有权有势有财”这些实惠的东西,男主角都是皇子皇孙、国家栋梁、成功商人、金融大鳄、钻石王老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