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问君何如东流水,一洗铅华万古愁(第4/5页)

李煜在大周后死后,并没有马上娶周女英为妻。而在为大周后守丧的期间,小周后也只是“少以戚里间入宫掖”,就是偶尔以亲戚的身份来到宫中与李煜相会。直到两年之后,李煜才正式娶周女英为妻,周女英也才正式被称为小周后。

李煜对小周后的感情依然很深,《南唐书》记载“后主甚爱之,被宠过于昭惠”,就是李煜爱她更甚于当时爱她的姐姐。只是小周后反倒不如她姐姐的命好。南唐不久就亡国了。小周后随着李煜一起被押送到大宋都城汴梁。接着,最悲惨的苦难岁月便到来了。

宋人王铚在《默记》一书中引龙衮《江南录》记载“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宛转避之。”就是大宋的那个流氓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垂涎小周后的美色,经常把小周后宣进宫里,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不让回来。每次小周后从那个流氓皇帝的身边回来,都要悲愤地大骂李煜。为什么要大骂李煜呢?就是骂他你这个没用的男人,连自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让我这样的背负屈辱,被人欺负。这时候可怜的李煜只好以泪相对,默不做声,甚至有时要躲开小周后。但这并不能就说小周后对李煜就没有感情了。我们说这种骂不过是悲愤之语,口里是一回事,心里实在又是另外一回事。《十国春秋》里记载:“小周后以后主暴殒,悲不自胜,亦薨。”就是说在李煜死后,小周后也随之殉情而死了。所以她对李煜就像李煜对她,彼此虽在困境中,但却终究还是相互扶持,相互深爱着对方的。

那么李煜是怎么死的呢?清代诗人赵翼有句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李煜正是在国家不幸与人生的巨大不幸里,激发并创作出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悲情巨作。其中就有那首导致他死亡的名作《虞美人》。我的一位老师叫陈少松,他是国内研究古诗词吟诵的专家。他是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的弟子,也是从钱先生那儿学来的南派诗词吟诵的方法。我跟着陈老师学了点皮毛,据说古人在吟诵《虞美人》这首词时应该是这样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诗词是要依平仄而吟诵的,所以像这首悲情巨作,我觉得用吟诵的方法来解读,更能体会到其中那份旷古的悲凉。据说当时人都是用这种吟诵的方法来读诗词的,所以当时的宋太宗赵光义也听到了这首词,也被这其中的悲痛所震撼。但他震撼了之后,不是同情李煜,而是怕李煜有二心,所以就派人赐李煜牵机药,把李煜给毒死了。

李煜死的那晚,正是他四十一年前来这个世界上的那个日子,也正是中国人对男女情感寄托着美好愿望的那个日子。这个多情的种子李煜李重光,他的生日,和他的忌日,竟然都在七月七日的“七夕”之夜里!这更加平添了后人的无限感慨。我们不禁感叹,是造化弄人,是命运的劫难,才让他的人生、他的情感表现得那么丰富而动人!

事实上,我们沿着时光的轨迹,从远古走到唐五代,无数美丽的爱情故事都体现出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是人性的力量赋予了爱情吸引我们的力量,是命运的力量赋予了爱情震撼我们的力量。不论是悲剧还是喜剧,每一场经典的爱情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一种深刻的存在。所以我不得不感慨,我们东方情爱文化的深厚与博大。

唐五代以后,宋代拉开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另一场盛筵。爱情随即折射出别样的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