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愁心欲共秦贞女,目断天涯路转迷(第4/4页)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有第三个变化了,为什么要把春秋时期的事拉到秦朝来说事儿呢?

秦朝说起来有过两任皇帝,但秦二世那纯属狗尾续貂,可以忽略不计的。秦朝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代言人那就是秦始皇。秦始皇什么人啊?从政治史上看,他是第一个称皇帝的人,中国历史有“皇帝”这个称呼的就是从秦始皇开始的,所以他叫始皇帝嘛。从制度史上看,中国后来两千多年的官僚制度体系,甚至一直到现在,很多制度的确立,都是从他那儿开始的。但是从民生的角度看,秦始皇就是暴政的代名词,就是残暴和压迫的代名词。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秦始皇大修长城是在始皇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而始皇三十三年,也就是前一年,蒙恬就已经率三十万大军远击匈奴,把匈奴赶到了阴山以北,这个地方早已远离了长城的防御区域,后来一直到秦朝灭亡,匈奴都没有能力再跨过阴山以南。这就说明筑长城从国家防御的角度上讲,并不是刻不容缓的事,也就是说筑长城的首要目的不是军备竞赛,而是对内、对百姓的压迫手段。因为这样超大型的“基建”工程可以使百姓彻底疲于奔命,从而不再滋生事端。

这几乎是所有统治者最愚蠢的地方,秦始皇这样的初衷,使得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这不是暴政是什么?它不该被控诉谁该被控诉?所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最后硬要把秦始皇扯进来,硬要跨越时光的尘埃,从春秋时期回到秦朝的时代里来,其用意也就不言自明了。

正是以上的三个变化使一个原本简单的爱情故事具有了沉厚的历史意义,所以事实上民间看待孟姜女的故事并不是像看牛郎织女、看梁祝那样,把它当作一个纯属的爱情故事来看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前面说在万里寻夫以及哭长城的背景下,孟姜女的漂亮不漂亮会变得不重要。要在“梁祝”这个纯粹的爱情故事里,梁山伯的英俊和祝英台的漂亮就是首要的条件,是不可以被忽略的。再比如我们在前面说过西施,我记得当时说过一个观点,那就是西施的形象意义,也就是这个人物的精神内涵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漂亮给遮掩掉了,所以在这儿,为了要突出孟姜女身上的那种女性的坚贞品质、反抗品格,在万里寻夫、哭长城的背景下,她的漂亮不漂亮就变得不重要了。

我们讲了三个变化,事实上还有一个不变的地方,一个万变不离其中的地方,从杞梁之妻的故事到孟姜女的故事,有一点始终未变,那就是一个字:哭。

我一直认为,哭是上帝赋与女人的权利,也是战神赋与女人的武器。拿破仑西征的时候,他老婆约瑟芬跟人瞎搞,给拿破仑戴绿帽子,以为拿破仑会战死沙场,不会回来了。哪知道拿破仑战胜回来了。拿破仑听说了约瑟芬的事就要休了她,坚决不肯见她。约瑟芬就站在门外哭,不仅自己哭,还拉着两个孩子在门口跟她一起哭,直哭到拿破仑回心转意。后来拿破仑登基做皇帝的时候,约瑟芬照样是皇后,可见约瑟芬是掌握了哭的技巧的。但这种哭比起我们的孟姜女来,又“小巫见大巫”了。孟姜女的哭不仅感天动地,而且赋予了长城以新的历史内涵,也赋予了中国历史以丰富的人性内涵。

所以女人的眼泪,就像美人鱼的眼泪,是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啊!

说到眼泪,也就要说到笑容。女人,用眼泪去打动人心,但却应该用微笑来改变生活!

请看下回:举案齐眉的故事——“婚姻与爱情的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