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第3/4页)

故事到这儿,从艺术的角度看,已经具有了丰富的悲剧审美内涵,但事实上,因为主角是息妫息夫人,所以真正的高潮还没有到来。

我们看惯了电影、电视剧,对高潮部分的情节大多能够想像得到,董存瑞炸雕堡的时候是高潮,王成在上甘领上喊“向我开炮”的时候是高潮,乔峰在巨大的民族矛盾面前跳崖自尽的时候是高潮,但你肯定想不到,这个故事里的高潮居然只是“无声”和“不言”。

《左传》里记载,息妫嫁给楚王后,“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也就是说她嫁给楚王后还生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楚成王。但她在嫁给楚王的数年里,从来不跟楚王说一句话。有人问她为什么,她回答说:“我作为一个忠贞的女子,不幸嫁给过两个丈夫,面对命运的捉弄,我既然没能去死,又有什么脸面去强颜欢笑、对君王言呢?”其实,这话说的是反语,她的“不言”实质上是一种不屑言,她的无声实质上是一种沉默中的反抗。这让我想起林徽因的一句话来:“我要在沉默里慢慢地学会坚强!”这才是那个真实的息妫,这才是那个“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的息夫人。

至于息夫人的结局,至今已不可考。有一种传说是,终于有一天,她趁着文王出外行猎的机会,一个人溜出宫外与息侯见面。一对苦命的夫妻劫后重逢,唯有相拥而泣,又自知破镜难圆,最后双双殉情自杀。鲜血流在地上,朵朵状如桃花,楚人就在他们的溅血之处遍植桃花,并建桃花夫人庙来纪念他们,于是息夫人又被称为桃花夫人。

说完息夫人的故事,就要说到开头我们提到的那两首诗了。

杜牧的诗是“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细腰宫”就是楚宫,“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嘛!头两句说的就是息夫人居住楚国王宫里,面对花开花落,无言度春秋的场景。后两句是议论,也就是杜牧对这个事的观点,他说不知道息夫人是怎么死的,但毕竟息国与息侯的灭亡命运都是因你而发的,从这点看,你不在当时殉节,这就比不上后来坠楼的那个绿珠了。

“绿珠坠楼”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故事,说绿珠是石崇一手发现并培养的歌女,石崇就是那个爱跟人比富的纨绔子弟,是个典型的暴发户,后来石崇为孙秀所杀,绿珠跳楼自尽,为主人尽忠了。后世的封建卫道士们对绿珠这种为主尽忠的行为大加赞赏,经常是会拿出来说说事的。

先不说绿珠为了石崇殉节值不值当,就杜牧本人而言,他自己也说自己“楚腰纤细掌中轻”、“赢得青楼薄幸名”,我就想了,你既然自己也是“青楼薄幸人”,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个情感忠贞的人,你凭什么去指责息妫呢?

所以站在道学和男人的立场上理解息妫是很困难的,只有站在真情的立场上才有可能去理解那个真情的息夫人。幸好公元737年的那个晚上,歧王宅里毕竟还有一个真情的人,他就是王维。

王维有一首《红豆》,我们都很熟悉。诗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又被称为“相思豆”,就缘于这首诗。王维在他的妻子死后,一心理佛,终身未娶,是一个对爱情相当坚贞的人。所以他才会设身处地地去考量息夫人的处境:

“莫以今时宠,忘却昔日恩。”息夫人的处境真可谓之两难了,面对两个深爱自己的男人,一个因自己做了亡国奴,一个对自己百般宠爱,还生了两个儿子。真是爱又爱不得,恨又恨不得。正如才女安意如所说的——“再深的痛苦也只能像冰雪飞落大海,水深无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