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刘

【题解】

这是记录周人祖先公刘带领周民从邰迁豳的一首长篇史诗。诗中生动地记录了迁移的全过程:迁徙前的准备,迁徙后选址测量,训练军队,发展农业,举行祭祀,扩建京城等等。歌颂了公刘的勤劳和智慧,塑造了一位受民拥护的民族英雄形象。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用散文形式概括了诗的内容,他说:“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毛诗序》说:“《公刘》,召康公戒成王也。成王将涖政,戒以民事。美公刘之厚于民,而献是诗也。”《郑笺》:“公刘者,后稷之子孙也。夏之始衰,见迫逐,迁于豳而有居民之道。成王始幼少,周公居摄政,反归之。成王将涖政,召公与周公相成王,为左右。召公惧成王尚幼稚,不留意于治民之事,故作诗美公刘以深戒之。”《毛序》认为此诗作者是召公,方玉润则持异议,他说:“《序》以此为召康公作者,盖因《七月》既属之周公,则此诗不能不属诸召公矣。其有心附会周、召处,明白显然。”方氏认为这是牵强附会之说。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这首诗是西周后期的作品。

笃公刘[1], 匪居匪康[2]。 乃埸乃疆[3], 乃积乃仓[4]。 乃裹糇粮[5], 于橐于囊[6]。 思辑用光[7], 弓矢斯张[8]。 干戈戚扬[9], 爰方启行[10]。

【译文】

老实厚道的公刘, 居住之地不安康。 整理田地分疆界, 收集粮食装进仓。 备好行路的干粮, 装满小袋和大囊。 和睦团结争荣光, 张弓带箭齐武装。 盾戈斧钺拿在手, 开始动身向远方。

【注释】

[1]笃:忠实厚道。公刘:周族首领,后稷的后代。公为爵,刘为名。

[2]匪:同“非”,不。康:安乐。

[3]埸(yì):田界。

[4]积:露天堆放粮食的地方,亦称庾。仓:仓库。

[5]糇(hóu)粮:干粮。

[6]橐(tuó):没底的口袋,装物后结扎两头。囊:有底的口袋。

[7]思:发语词。辑:和睦团结。用光:以为光荣。

[8]斯:语助词。张:张开。此指拉弓。

[9]干戈:盾牌与戈矛。戚扬:斧钺,小斧大斧。

[10]爰:于是。方:开始。启行:动身,出发。


笃公刘, 于胥斯原[11]。 既庶既繁, 既顺乃宣[12], 而无永叹。 陟则在巘[13], 复降在原。 何以舟之[14]? 维玉及瑶[15], 鞞琫容刀[16]。

【译文】

老实厚道的公刘, 豳地原野考察忙。 百姓众多事繁杂, 民心归顺又舒畅, 长吁短叹永扫光。 时而登上小山坡, 时而下到平原上。 身上佩带是什么? 美玉宝石闪亮光, 佩刀玉鞘真漂亮。

【注释】

[11]于:在。胥:视察。斯:此,这。原:指豳地的原野。

[12]顺:民心顺畅。宣:舒畅。

[13]巘(yǎn):小山。

[14]舟:通“周”,环绕。

[15]维:是。瑶:似玉的美石。

[16]鞞(bǐng):刀鞘。琫(běng):刀鞘上的玉饰。容刀:佩刀。


笃公刘, 逝彼百泉[17], 瞻彼溥原[18]。 乃陟南冈, 乃觏于京[19]。 京师之野[20], 于时处处[21], 于时庐旅[22]。 于时言言, 于时语语。

【译文】

老实厚道的公刘, 来到百泉泉水旁。 眺望平原宽又广, 登上南边高山冈, 发现京师好地方。 京师田野真辽阔, 于是定居建新邦, 于是准备建新房。 于是人人出主意, 于是大家共商量。

【注释】

[17]逝:往。百泉:指泉水多的地方。一说为地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