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矣

【题解】

这是一首叙述周王先祖功德的诗,诗中先叙述了太王开辟岐山,使昆夷退去之事;次写太伯、王季德行美好,得以传位文王;最后写文王伐密、伐崇的胜利。诗中特别强调了周人“敬天保民”的思想,这是周人成功的关键,是全诗的主题。《毛诗序》说:“《皇矣》,美周也。天监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郑笺》:“监,视也。天视四方可以代殷王天下者,维有周耳。世世修行道德,唯有文王盛耳。”历代研究者多赞同此说。朱熹《诗集传》说:“此诗叙大王、大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也。”概括得准确扼要。全诗共八章,每章十二句,是《诗经》周史中最长的一篇。诗中叙事虽多,但井然有序,语言精练生动,是很有特色的篇章。孙鑛《批评诗经》说:“长篇繁叙,规模闳阔,笔力甚驰骋纵放。然却有精语为之骨,有浓语为之色,可谓兼终始条理。”

皇矣上帝[1], 临下有赫[2]。 监观四方[3], 求民之莫[4]。 维此二国[5], 其政不获[6]。 维彼四国[7], 爰究爰度[8]? 上帝耆之[9], 憎其式廓[10]。 乃眷西顾[11]: 此维与宅[12]!

【译文】

英明伟大的上帝, 在上监临着人间。 监察天下四方事, 了解万民的苦难。 统治天下殷商国, 不得民心政昏暗。 再看周边诸侯国, 天下重任谁当担? 上帝旨意在周国, 并要增大他封疆。 于是回头望西方: “在此居住最安详!”

【注释】

[1]皇:英明,伟大。

[2]临:从高处俯视。有赫:即“赫赫”,明亮貌。

[3]监观:从高处观察。

[4]求:借为“救”。莫:通“瘼”,病,疾苦。

[5]二国:当指夏、商二国。《尚书·石诰》:“我不敢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以夏、商的盛衰为教训。

[6]不获:指不得民心。

[7]四国:四方的国家。指殷商之外的其他诸侯国。

[8]爰究爰度:林义光《诗经通解》:“谓就四方之国而究度之,以求可作民主之人。其度究之者,天也。”爰,于是。究,谋,考虑。度,审度,辨识。

[9]耆:林义光《诗经通解》据《潜夫论》引作“恉”,以为当训为“指”,意向。“恉之言指,谓意之所向也。言上帝究度四国之后,意向于周,以为可作民主。”

[10]憎:憎恶。一说“增”的假借,扩大。式廓:规模。朱熹《诗集传》:“苟上帝之所欲致者,则增大其疆境之规模。”

[11]眷:回顾貌。西顾:向西顾视。周在西,故云。

[12]此:此地,指岐周。与:当读为“予”,即“我”。宅:居住。此句是假想上帝说的话。


作之屏之[13], 其菑其翳[14]。 修之平之[15], 其灌其栵[16]。 启之辟之[17], 其柽其椐[18]。 攘之剔之[19], 其檿其柘[20]。 帝迁明德[21], 串夷载路[22]。 天立厥配[23], 受命既固[24]。

【译文】

连砍带拔除杂草, 枯枝朽木全除掉。 修剪乱枝和散条, 还有灌木新出苗。 开启山林辟出道, 河柳椐树都除掉。 剔除坏树留好树, 山桑黄桑长得好。 上帝保佑明德王, 犬戎失败满路逃。 上天立他当君主, 接受天命国祚牢。

【注释】

[13]作:“槎”的假借,砍。屏:同“摒”,除去。

[14]菑(zì):直立的枯树。翳:指倒地枯木。《毛传》:“木立死曰菑,自毙为翳。”

[15]修:修剪。平:平整。

[16]灌:灌木。栵(lì):“烈”的假借,《方言》:“烈,枿余也。”枿余,指树木砍伐后又生出的小枝。

[17]启:开发。辟:开辟。

[18]柽(chēng):河柳,生水旁,皮绛红色,枝叶似松。椐:又名灵寿木,节中肿,可以作手杖、马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