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世家子农家子1(第2/3页)

一个月后,宣王顺利攻下燕都,斩了昏君首级,登基称帝,并且大封功臣。

齐闵资助的粮草解决了宣帝的后顾之忧,于是被封为齐国公,那个时候,齐夫人正好带着儿子仆妇来到燕京,齐闵得了嫡子自然喜不自禁,上奏为嫡子请封世子。

一晃十四年过去了,齐国公生了一场怪病,浑身长斑畏光,找了很多大夫都治不好,有个游方道士给了一个偏方,里头的药材好找,偏偏有一味药瘾十分古怪,这个药引是服药之人至亲骨肉的鲜血。

每日一碗,服用半个月后就能看见成效。

那个时候原身虽然被封为世子,可不论是受宠的梅姨娘所出的庶长子、庶三子,还是和原身一母同胞的嫡出弟弟,都对这个世子之位心存觊觎,只要原身一日还是世子,不是齐国公,他们的野心就不会消失。

这样一个表孝心的机会,自然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错过。

不仅府上四位少爷争着要给齐国公献药引,就连那些出嫁的女儿也从娘家回来,声称自己也是父亲的至亲骨肉,也理应为父亲献血。

齐国公的子嗣不算多,拢共四子二女。

其中二子一女是梅姨娘所出,梅氏原是齐国公的丫鬟,从小一块长大,早已暗生情愫,在原配妻子谢氏进门后齐闵就将这个丫鬟开脸提为姨娘,更是纵容她抢在正室面前生下了长子。

当年他带着大批粮草支援宣王,还怕妻子害了自己的娇妾幼子,直接将人带在身边,齐夫人一路奔波几度丧命的时候,梅氏却跟在齐闵身边,衣食无忧。

或许齐闵也没想过会有这些事情发生,在谢氏带着嫡子出现后就将嫡子封为世子,弥补自己对他们娘俩的亏欠。

谢氏在逃难的路上受了不少罪,生长子的时候还是早产,之后又没有修养的环境,因此直到这个长子八岁了,才怀上了第二个孩子,也就是府上的嫡幼子齐桓光。

齐闵对梅氏是真心喜欢,对谢氏也无比尊重,只有在两人都不方便的时候,才会找通房丫鬟疏解欲望,因此这些年,能够被提为姨娘的也就一位侥幸怀上了府里二小姐的白姨娘,除此之外,也没什么主子了。

对于公侯来说,后院只有区区两个姨娘已经是十分洁身自好了,可即便女人不多,齐国公后院的火也从来没有小过。

这一次为齐国公提供药引,六个孩子全都参与了,大家轮流为齐国公献药引,直到齐国公的怪病好转为止。

第一天的药引是长子齐桓宗提供的,喝下那偏方后,齐国公脸上的怪斑果然变淡了。

第二天的药引是嫡子齐桓西提供,谁知道在喝了药后,齐国公脸上的斑不仅没有变淡,反而又长出了一大片。

齐国公以为是那道士骗人,将他抓起来准备打他几十个板子,谁知道那道士信誓旦旦自己的偏方没错,要不然第一天齐国公的斑怎么就褪了呢,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药引出了问题。

言下之意,嫡子齐桓西或许根本就不是齐国公的至亲骨肉。

齐国公怎么可能会信一个道人的鬼话,偏偏梅姨娘在一旁火上浇油,说当年齐桓西是谢氏在外头所生,谁能证明他真的是谢氏和齐国公的孩子呢,或许谢氏的孩子早就没有了,只是还怕齐国公怪罪,找了一个别人遗弃的孩子李代桃僵。

齐国公心生疑窦,并没有第一时间问罪谢氏和世子,而是按照偏方继续服药,果不其然,其他孩子提供的药引都是有效的,只有在服用世子提供的药引时病症反而会爆发的更为激烈。

显然,齐桓西并不是齐桓公的孩子。

这些年,谢氏贤名在外,对待梅氏所出的庶子庶女也十分疼爱,齐国公不相信嫡妻会做出这样糊涂的事,于是抓了当年陪同谢氏逃难的几个仆妇严刑拷打,从那些人的嘴中得知了当年谢氏与另一个夫人一同待产的事,怀疑当年接生的妇人在慌乱之下抱错了两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