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节(第4/5页)



  但她根本没想过再找人,一个李兵还没让她苦够吗?还要再去找个男人来给自己罪受?她只想带着孩子安安静静地生活,不求飞黄腾达,只求孩子能生活在一个不挨打受骂、不受恐吓的环境里。难道这个要求太高了吗?为什么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连那些丈夫同样懒惰粗暴的女人都不理解支持她。

  她想到她这一生,真是活得不值,年轻的时候,没有被人真正的爱过,就那么糊里糊涂地结了婚。结婚后,就连婚前的那一点优势都没有了。没结婚的时候,李兵虽然看不来她,看不来她的家人,但还耐着性子隐忍一下,至少不敢跟她对抗。但结婚之后,李兵真的是撕破了脸皮,把前些年“受的气”变本加厉地出在她身上。

  婚姻生活这么不幸,但她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理解。很多人听说了李兵威胁把孩子弄死的事之后,都是责怪她:“你不提离婚,他会说弄死孩子的话?他那样威胁你,正说明他很爱你,很重视婚姻。他舍不得你,听到你说离婚,当然会发毛。”

  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就看不到问题的实质,不论李兵爱不爱她,他用弄死自己的亲生骨肉来威胁她,就失去人性了,就无法原谅了。在她看来,即使是开这样的玩笑都是不应该的,更何况李兵还不是开玩笑。

  记得有一次李兵把孩子抱上了楼顶,站在那里威胁她时,围观的人都说她:“还不快转个弯?赶快收回离婚的话吧,再不收回你就来不及了,你不要害了你的孩子!”

  那次事件使李兵成了爱妻的典范,很久之后,还有人对她说:“你说你丈夫不爱你,他不爱你怎么会在你提出离婚的时候想到跟孩子同归于尽?”

  她后来就不敢再提离婚的事了,再后来,连李兵的种种恶习都懒得干涉了,因为她怎么批评都是没用的,无论从什么地方开头,两军对峙的结果都是往离婚的边缘走,而她又不敢提离婚,那还有什么必要起那个争论的头呢?一次次吵闹冷战的结果都是以李兵取胜告终,因为他就要那样,就不改,你能怎么样?

  跟她关系好的人,就说她太能干了,把李兵惯坏了,惯得什么家务都不干。她唯有苦笑,她哪里是惯他?根本就是无可奈何。他不干,她把他有什么法?有次她叫李兵去换煤气,李兵早上就把煤气坛带在自行车上出去了,到了半夜才回来,煤气没换,还把坛子丢在一个麻友家里了,搞到第二天深夜才把煤气换回来。那两天,家里断了气,但一老一小不能没饭吃,她只好带着女儿和妈妈到餐馆去吃饭,然后自己到很远的单身教工食堂去打热水回来洗澡。

  对这样的丈夫,你能怎么样?你批评,约法三章,都没有用。既然她不能用离婚来制约他,就只能是忍气吞声,要么就天天吵架,吵完了,还是该她自己去干那些活,还把她自己气得胃痛。所以她已经学会把要求一再降低,降到最后,只要李兵不在屋子里抽烟,不在家里打麻将,不责骂恐吓孩子,她就满足了。

  但李兵当着她的面,做到了前两条,背着她却照样在室内抽烟,在家里打麻将。而对第三条,时不时地就要违反一下,因为他对孩子教育有完全不同的观点,他是用他从小习惯的那一套来教育孩子的,说白了,就是把孩子生出来,给饭吃,就尽到责任了,如果要教育,那就是棍棒上前。而他“教育”孩子的原因,往往不是孩子犯了什么错,而是孩子丢了他的脸,或者他那天心情不愉快。

  所以最近几年,她跟李兵的矛盾,都集中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不用说,支持同情李兵的人也不在少数。很多人自己也是用李兵的方法对待孩子的,爱孩子是因为孩子能为自己争光,所以很多父母听说孩子考得不好,哪怕仅仅是不如班上的某一个人,但如果那一个人是自己同事朋友的小孩,父母就觉得脸上很没光,在同事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就要狠狠责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