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案 夜半敲门(第6/11页)

“激情杀人呢?”我说。

“激情杀人,也应该先有争吵、打斗,也应该存在抵抗伤。”师父说,“而且本案是预谋作案,不是激情杀人。”

“为什么?”

“根据目前种种证据,凶手只有一个人,而现场有两种作案工具,钝器和锐器。”师父说,“如果不是预谋,很难在短时间内收集到两种工具,所以本案是预谋犯罪。”

我不说话了。看我没有反对意见,师父接着说:“第三,如果张林是携带工具提前预谋,先来和赵欣发生关系,然后杀死她的话,赵欣不应该死在客厅大门旁边,在卧室里作案岂不是更安全?更无声?根据损伤的形态,赵欣应该是面对大门,迎面遭受打击。而且必须是在已经发生过性行为以后。”

“为什么是先发生性关系再被杀,而不可能是被奸尸?”这次我的提问不是出于反对,而是出于好奇。

师父翻动幻灯片,说:“看看赵欣的内裤裆部,黏附有精液。”

这确实是一个重要证据。赵欣的内裤之所以黏附有精液,说明她是发生性关系以后又穿回了内裤,而不是死后被脱下衣裤奸尸。现场的赵欣之所以死后裤子还被褪下,看来凶手仅仅是为了在她的下身插一把刀。这么看来,凶手一定是和赵欣有着深仇大恨了,而且恨的原因是情。

“所以说,赵欣发生性关系后,又在大门口迎面遭受打击,只有两种可能。”师父咽了口唾沫,“第一,是赵欣送张林到门口,张林突然转头袭击她。第二,是有别人在张林离开后约1个小时敲门入室。”

大家都在点头。

“如果是张林在门口突然回头袭击,那么他的钝器藏在什么地方,才能不被赵欣发现?”师父说,“身上藏两把凶器,还和被害人发生性关系,而且整个过程不让被害人发现凶器,这难度太大了。所以,别人敲门入室作案的可能性更大。”

我心服口服。邢局长说:“专家分析得在理,从现场情况看,确实不像是张林干的。而且调查情况看,张林确实没有杀害赵欣的充分理由和动机。”

“那……下面怎么办?”我没了主意。

师父笑着看看我,说:“走,我们再去现场周围看看。”

虽然第一次抓错了人,但是侦查员依旧信心很足。熟人作案,并且是和赵欣可能存在奸情、身强力壮的男性作案:这么多条件被师父推断出来,已经把侦查范围缩到最小。大家知道,很快就会有新的线索被摸出来,新的犯罪嫌疑人很快就会浮出水面。散会后,侦查员分头继续开展调查工作,而我和师父坐上了去复勘现场的车。

我和师父在现场仔仔细细地勘查到午饭时间,依旧没有新的发现。看来犯罪分子在现场的过程十分简短,心狠手辣地杀了人,立即离开了现场。我和师父非常沮丧。

回到宾馆,我们一人抱一台笔记本电脑,仔细地看现场和尸体的照片。现场资料是非常有用的,法医通过对现场照片和尸体照片的审阅,有时可以找到一些自己在现场没有发现的痕迹。因为照相的光线、角度不同,有的时候能把不易被发现的东西展现出来。

案发后第三天早晨,师父突然敲响了我的房门。说:“我们再去现场看看吧,昨天看照片的时候发现一枚疑似血足迹。”

居然真的有新的发现,我和师父很快赶到现场,找到了照片上发现的痕迹。这是一枚浅血足迹,用肉眼确实难以发现,但是用手电筒打侧光的话,可以隐约看到。我们找来了痕检员和现场照相技术人员,把这枚半个脚后跟的浅血足迹拍下来仔细观察。通过痕检员的仔细观察,确定这是一枚比较有特征、可以进行比对的痕迹。可是,去哪里找嫌疑人的鞋子呢?虽然有了新的发现,却不能推动破案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