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一更(第2/3页)

他也不没想能练到哥哥们的程度,连姐姐也不敢比啊,只要能减下肉去就行。

要说娇生惯养,曹安可不比刘钰差什么,但就是因为两个人太像了,而且做什么东西都一块来,所以但凡是刘钰要做的事情,他也会跟着尝试。

至于魏时,他是真想去刘府学,只是实在分不出时间来了。

“你们俩学完再教我吧,我的功课有多重,你们俩也知道,真抽不出太多的时间来,就指望你们了。”魏时苦笑。

行吧,小伙伴太凄惨了,曹安和刘钰也不忍心说什么。

大约是事儿都赶到一块来了,这边魏时刚送走了两个小伙伴,那边老师就派人过来叫他。

“李家有意跟你联姻,这事儿知道吗?”

沈舟稳稳当当的坐在太师椅上,瞧上去好像也不是特别烦恼的样子,甚至说话的语气都不太严肃。

哪儿跟哪儿的事儿呀,魏时老实的摇了摇头,“学生不知,是大伯在信上说的吗?”

他都不知道的事儿,按理来说,大伯也应当不知道,除非是李家写信到燕县那边说了这事儿。

而大伯肯定是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消息,又告知老师。

只是为什么不跟他说呢?好歹他也是当事人不是,还是怕他会因为这事儿分心。

“是李子成的嫡幼Ⅰ女,大你一岁,模样我没见过,不好说,你要是有这个想法的话,可以去打听打听。”

“不不,弟子没这个想法。”魏时不是对李家的姑娘有什么偏见,而是怕麻烦。

这李家姑娘是母亲的亲侄女,他跟母亲的关系又那么尴尬,姨娘和母亲之间也是各种纠结,所以娶哪家的姑娘都不能娶李家的姑娘。

双方都麻烦,何苦呢,你不高兴,我也不高兴的。

沈舟瞬间就笑了,“老夫跟你大伯就知道你小子会这么说,所以这事我们俩都没同意,你父母那边还拖着呢,但你也知道,一旦私底下交换了庚帖,那事情就不好处理了。”

魏时也不是完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一些婚嫁上的常识他还是知道的。

所谓庚帖,是写着姓名、籍贯、生辰八字和祖宗三代姓名的帖子,一般是有意向定亲,但是还没有走定亲这个仪式的男女,才交换庚帖。

交换完庚帖,双方合一合上面的八字,下一步就是定亲了。

生辰八字对古人来说何等重要,只要交换了庚帖,在两家人这里,那就等同于是把亲事定下来了。

魏时皱了皱眉头,父亲和母亲确实是有这个权利给他交换庚帖,有权利给他定下亲事,哪怕他本人并不乐意。

且不说母亲怎么会同意这种事情,关键是这事儿要怎么解决。

“拖是拖不了太久的,要想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能是你跟旁人定亲,有了名分,其他人就不能在这个事情上做文章了。”

这事儿沈舟和魏成早就想过了,就是没想到李家这么快动手,而且魏仁夫妇也这么痛快的就应下来。

“这确实是从根子上把问题解决了,但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我虽然没想过娶李家姑娘,但是也没想过草率的同另一个人定亲。”魏时有些头痛。

这件事儿上他确实有些偏理想主义了,总觉得就算不能谈恋爱,但是在定亲之前,总也得有些了解,两个人的性情合得来才行。

这年头,女子的名节何等重要,他自娶了亲,就断然不会同人家合离,更不要说休妻这种事情了。

打定主意要从一而终,那总得找一个彼此有好感的吧,不然的话,日子要多难过。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两害取其轻,就看你自己怎么选了,不管是老夫,还是你大伯,我们都只能说是一些意见,最终下决定的还是你自己。”

沈舟不了解李家姑娘,但是对李家还是有些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