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3/3页)

在这样的氛围里,魏时积攒了很久的烦闷,突然就消散了不少。

之前他总把这些同窗当做是小朋友,如今却是这些小朋友们在使劲儿安慰他。

魏时眼眶发热,整颗心又酸又涩,好像都要冒泡泡了。

努力压制住自己的情绪,魏时尽量语气自然地跟他的同窗们交流,没什么大不了的,没什么是不能过去的。

显然,魏时控制情绪的能力是不过关的,最起码在这一群关心他的同窗们眼里是不过关的。

眼眶微红,哪怕声音已经极力压制了,也仍旧带了一点点的哭腔。

同窗多年,谁瞧见过魏时这副模样,样貌好、学问好、家世好、性情好,这样的人应该没有人会不喜欢。

在这个小小的学堂里,哪怕没有什么神童之名,魏时也照样‘虏获’了一大批人的心。

这群半大的少年都还是小萝卜头的时候,就进了学堂。

不乏有哭鼻子的小家伙,尤其是在何秀才相当严厉的情况下,更不乏调皮捣蛋、喜欢打架斗殴的小家伙,还有在家里头做惯了小少爷,什么都不会,吃个饭都会把瓷碗打碎的小家伙。

魏时在学堂一开始给人的印象就是‘小大人’、‘老好人’,哄孩子可比严肃的何秀才顺溜多了,再加上颜好,哪怕刚上学堂没几天,大家人都没有认全呢,就都已经记住了魏时这个乐于助人的小哥哥/小弟弟。

等小萝卜头们慢慢长大,魏时的天资和自制力让他的功课在何秀才这儿是最好的。

学生时代,成绩应该是大部分学生都看中的,更何况魏时不只是成绩好,对大家还不藏私,什么不懂的都可以去问他。

至于家世,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闪光点,在燕县哪还有比知县更大的官儿。

如今,所有人都知道了魏时是魏知县的庶长子而非嫡子,十岁左右的少年们,已经晓得人情世故了,知道这对魏时来说,影响有多大,倘若嫡母不慈的话,未来就更不好说了。

甭管是比魏时年龄大的,还是比魏时年龄小的,这些年来,魏时在他们心里头都已经是大哥哥一样的存在了,出类拔萃、德才兼备,是榜样,也是一座让人仰望的高山。

所以大家才都不知道要怎么安慰魏时,只能用这样笨拙的方式希望魏时可以高兴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