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记(第2/6页)

当我把刷墙提升到学习这个高度的时候,我刷的就不再是墙了,我刷的是无知。

完成一天的苦功之后上网看看,发现有朋友在抱怨北京保姆月薪都四五千了,白领们在发愁。我搓了搓刷了一天墙的手在想:倘若可能,为什么不自己动手?有时候做做家里的杂活,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调剂。在家闲着,有一点事情就找他人,然后身体倦怠了,就花大钱买健身俱乐部的卡去健身。这都是烧钱的,未必合理。只不过这个道理我说了也没用,等哪一天保姆杂工也开始时薪七十五元了,大家也会纷纷去动手的。

大致对房子进行了一些装修后,我就准备将房子出售了。我们这个房子非常别致,屋后有竹林,有松柏,有玉兰,另外还有一个小鱼池,里头养着锦鲤,有水泵二十四小时抽水循环,形成小瀑布,这种环境非常清幽。茂林修竹,也成了鸟类的天堂。有时候白天在家,听到枝头百鸟朝春,一片喧闹。鸟类的重大会议应该是在这里召开的。这么好的自然环境,若非工作变更需要搬迁,我是不会挪动的。要不是怕交易起来手续繁杂,我都应该卖给国内的朋友。我们在中南部,房价比较低,我这种房子你随便把某个二线城市的两室一厅卖掉都能买得起。

可是这种屋子在美国人心目当中是什么概念呢?当初我买房的时候,我说一看就喜欢,问代理罗纳多,罗纳多说:吸引你的那些原因,也同样会吸引其他人。这个说法有些外交辞令,让人不明就里。

我们这次找的代理,叫卡洛尔,人很精干,也很直爽。她一进屋,随即噼里啪啦提了一大堆意见,比如墙纸必须换掉,现在墙纸过时了,没有人喜欢墙纸。她还说这个地方要粉刷,那个地方要修理。她自信十足地给我提出了一大堆意见。对于我引以为豪的院子,她只是说很好,“可能对于美国人来说太绿了些”。记得我过去的邻居也说过这话。这对我来说是很震惊的,我从来不觉得绿色有可能“太绿”。俄克拉荷马这里的人像富家女保养指甲一样保养草坪,一定要保持适当的高度,不让草长太高太旺盛,草的品种也是整齐划一,出现杂草就洒药除掉。我对此颇有微词,但无法改变。

“一个人的肉是另一个人的毒药。”我担心美国人把我心爱的竹子当成所谓“入侵物种”。对我来说,这一小片竹林,春天竹笋都不够我们吃的,怎可能汪洋恣肆地长开。但周围美国人看了就觉得惊恐得很。听卡洛尔介绍后,我又把竹子修剪了一下,使得它们看上去更整齐了一些。马上就要搬家,为了早点出手,我只能把东方人对于错落有致的美学暂时藏了起来,我不可能通过卖一次房来普及中华文化。

卡洛尔更看重的是室内的设施,比如厨房的柜面是不是升级为大理石,灯具和水龙头有无更换成新的,地板有没有换过,等等。她说我如果没有做过这些升级,就无法卖到九十美元一平方英尺这个价格,她还拿出了四周人家房子的数据给我看。她是用“大数据”的方法在卖房。不过她说的均价八十七的房子应该是怎样,均价九十的房子又应该是怎样,我听了很不舒服,觉得她像是在多少钱一斤卖猪肉一样卖房子,因为对我们业主来说,我们对房子都是有感情的,都把房子的价格高估了。任何东西,一旦我们拥有之后,我们就有了一种感情的附着因素在里头,都高估我们手中物品的价值。而在买家眼中,这种感情的附加值是不存在的。这个现象,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利(Dan Ariely)曾经在书中提到过。

这事我后来想需要换位思考,得从潜在买主的眼光来看房子。更多的潜在买主,是那些嫌草太绿,嫌树太高,关心灶台和橱柜的芸芸众生。房产代理对他们的认识应该比我更准确。所以后来我想,既然花6%的佣金来请她卖房,这6%的钱,就是用来购买她对于市场和买方的认知,所以基本上我们和她很配合。她让我怎么改我就怎么改,结果还是有效果的,我们的房子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很快就有两个买家出价,一家出价太低被我们拒绝,另外一家我们决定接受他们的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