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谁还不是小公举啦(四)(第2/2页)

他这次写的故事并非一个,乃是六个小故事连成一串,形成一个“系列”。

除了《赵忝传》还有其他五本,每本的男主角都是忘恩负义之徒,行事可恨,令人牙痒。

刚写完两本短篇,八卦的百姓通过蛛丝马迹,抓出小说男主原型。

仔细了解之后,顿时气炸。

他们家的州牧是什么人都能辱骂的?

忘恩负义之徒还有脸站在丸州的土地上?

以怨报德还有理了?

滚踏娘的!

怎么不坐着窜天猴一飞冲天呢!

正巧这个时候,先前用【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为题目的测试成绩出来了!

赵忝等人欲哭无泪地发现,不少士子用他们这事作为例子点题,言辞辛辣,不留半分情面。

情况还在持续恶化——

租借民俗的房东:“庙小容不下大佛,十天租钱也不要了,快走吧快走吧!”

茶肆的店小二:“俺们都是正经的生意人,只做人的生意,不做畜牲的,莫挡道!”

食肆的掌柜:“不好意思啊客官,门前牌子立着呢,俺们这片地穷山恶水,尽出刁民。”

门口立着两个臂膀粗壮、手持木槌的壮汉,两双虎目恶狠狠地盯着,宛若野兽觅食。

不说茶肆酒肆、街边摊贩,甚至连来者不拒的花楼都不招待他们。其中有一人特倒霉,某一晚去花楼寻乐子,第二日醒来发现自己的腚生疼生疼,甚至还有缕缕鲜血挂在上头。

采花寻乐不成,反而被不知道哪个瘪犊子采了菊花。

他们太小看丸州百姓对姜芃姬的敬爱,更低估了舆论的影响力。

眼瞧着名声毁于一旦,最后只能灰溜溜逃走。

人虽走了,但他们的故事依旧在丸州流传,甚至被出口到了崇州、浒郡等地。

隔了两月之后,姜芃姬偶然得知此事,险些被徐轲这番举动逗笑了。

姜芃姬对着丰真道,“孝舆犯不着生这么大气吧,不过是几个不识抬举的士子罢了,他们辱骂我,直接将他们赶出金鳞阁,拉入永生不录用的黑名单就好了,何必折腾这么一出?”

“杀鸡儆猴罢了,没把他们几个当回事。”丰真笑着说道,“他们是跳梁小丑,但用得好,那也是不错的好棋。孝舆借此告诉全天下的人,受了金鳞阁的恩惠没什么,但要是不分青红皂白倒打一把、恩将仇报,可要掂量掂量了,自个儿的小身板受不受得住千夫所指、万民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