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恒星资源开发任务(3)(第2/2页)

果然,方案的提出者重新说明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并非是什么三棱锥结构,而是32面体结构。

“不,我是打算采用32面体的结构,圆球体的大体结构仍然是受力最均匀的状态,但自转导致的局部受力不均现象,则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我想到的方法就是将这种结构所受到的力分散开,分担到其他受力更强的区域……”

这样的结构,32面体的‘棱’会分摊到‘面’的力,只要巧妙的利用这一点,就可以实现将黑洞引力分摊,并转移到离心力足够强的部位。

然而,即便是如此,还是有个体反对。

“我反对!”

“为什么?”方案提出者问。

反对者说明着它反对的理由。

“风险太大了,黑洞这样极端的天体,其本身的质量与密度极其恐怖,在建造的过程中,只要它的运行轨道值发生哪怕一个千分点的误差,都可能使其坠落进恒星,引发极其恐怖的灾难,而且在轨道控制上,我们是很难控制吸取大量物质的黑洞该怎样运动,因为质量太大了,想要推动这样的星体所需要的能量超乎想象。”

“每一个环节都太理想了,我们不可能完全避免掉意外,你的方案容错性太低,并不适用于实际。”

被其他个体就这样随随便便的反对掉,方案提出者自然能是不可能服气,最起码目前它的方案是最接近任务目标的方案,反对者既然提出反对意见,那起码得给出一个能够顶替掉它这个方案的更完美方案出来。

“那你有更好的办法?”方案提出者问。

“有的。”反对者回答。

“是什么?”

“仍然是与你相同的引力吸取物质的方法,不过,我不用黑洞。”

反对者的这个信息引得其他采集者们很是费解。

“不用黑洞用什么?用其他的星体吗?那样的话更难控制,黑洞起码体积足够小,其他星体会因为体积的原因,导致结构不得不放大,而强度下降,如果是中子星的话,那与黑洞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不同,而且制造起来也不像黑洞那样容易。”

反对者回答,“不不不,也不用中子星,那个也太极端了,我打算用的是——引力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