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计算机语言(第2/2页)

随着计算机的价格大幅度下跌,而计算机程序也越来越复杂,也就是说,开发时间已经远比运行时间来得宝贵,于是,计算机领域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合作渐渐流行起来,这种模式可以极大减少所付出的时间、金钱以及脑细胞。

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不肯合作的‘老顽固’最终会被后来者超越,然后远远甩开,抛弃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在激烈的优胜劣汰下,瑟琳人共有的程序代码库建立了起来。

程序代码库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只要轻敲几个键,就可以得到一整段可以使用的1类语言代码。

随着时间的推移,代码越来越长,1类语言渐渐变得面目全非,于是瑟琳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优化整改,剔除掉多余的代码符号,极大程度地缩短代码长度。

大概理解过来就是把一句日常话语,更改为军用语言的那种感觉,2类语言就这样应运而生。

它是一种无数据类型语言,继承了1类语言的能力,可以所有的数据都和机器字相对应,并且程序员可以直接通过内存地址操作内存,同时,很大程度上空余出很多内存,允许单个机器内写入更多更复杂的程序。

随着2类语言的普及,使程序员可以离开机器层次,在更抽象的层次上表达意图,由此诞生的三种重要控制结构,以及一些基本数据类型都能够很好的开始让程序员以接近问题本质的方式去思考和描述问题。

但2类语言有个致命的缺点,这个缺点是从1类语言那里继承过来,只是1类语言时期,这个缺点还不是很明显。

那就是容错率,2类语言的程序设计模型无法克服‘错误随着代码的扩大而级数般的扩大’,以至后来曾出现过一次全球性的程序危机,所有的计算机频繁出现难以修复的BUG,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在危机的迫使下,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考程序设计方式和程序设计模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依照这种全新的思维框架,也诞生了迥异于1、2类语言的新程序语言,也就是‘3类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