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南京

轻徭薄赋,大兴文教,任贤用能,鼓励农桑。

有这么几条政策下去,不管是朝堂还是民间,一下子便平静下来了。

朱厚照作为皇帝也能感受到,就是上来的奏疏数量虽然还是那些,但大事一下子少了很多。

于是在顾人仪上任半年之后,他最终还是开始了当初和顾佐的约定——下江南。

这是自正德十二年、十七年之后,皇帝第三次下江南。

尤记得十二年时,他初次抵达南京皇宫,还吩咐过要将宫城仔细维护好,以备他再次驾临。

这样,南京皇宫在正德朝终于重获生机。

眼下已经是十月了,这个季节南下,那肯定是要在南京过年了,冬季太冷,出行毕竟不便。

也因此,此次南下的准备也十分充分。

首先就是人数众多。

考虑到要在南京过年,所以皇帝还把自己的老母亲张太后也一起带上。

张太后可是个长寿人,历史上他一直到嘉靖二十年才去世,而且嘉靖皇帝对待她并不十分热络,就在这种状态下还能熬过七十,这也不是寻常人物了。

现在皇帝是她的亲儿子,而且国家形势大好,膝下还有那么多孙子孙女,她状态是更加的好了,虽然已经五十八岁,但慈眉善目,脸色红润,吉祥着呢。

现在朱厚照用顾人仪,恢复传统儒生概念里的治国之法,所以说他也把张太后带着,正好显现一个仁君孝子的样子。

说到底其实也就这么回事。

此外,皇帝还将自己的宠妃一股脑全带上了。

包括夏皇后,贤贵妃(老三生母)、顺贵妃(老四生母)、敬贵妃(老五生母),还有宁妃、昭妃,以及近几年刚入宫,因为年轻而侍寝较多的惠妃宁氏、容妃叶氏。

这些人都带上了,孩子们也不好落下,

老大奉旨监国,走不了。

老二不在,老三带着老四去蒙古了,

剩个老五载壡,朱厚照必定是要带上的。

至于公主,他的三个年纪最大的女儿都已经嫁人,跟着驸马都尉在京师过日子呢,剩下的那些若是年纪太小就算了。

只有一个秀雅公主,和老五差不多的年纪。

她是夏皇后多番努力之后生下的,连生两个女儿之后,夏皇后身体有亏,这些年来就没再怀孕过。

除了后宫以外,皇帝还下旨要少府令范玉昌、户部尚书姜雍、兵部尚书张经、产业部尚书邢观和新任吏部尚书蒋冕随驾。

蒋冕原是吏部侍郎,因为张璁倒台,王琼、路忠铭等一票官员纷纷去位,所以他算是接替了这个位置。

一代新人换旧人嘛。

此人在历史上是正德、嘉靖年间的重臣。

嘉靖皇帝一度对其比较倚重,并评价他‘忠诚端亮,内外推重’。

总得来说是个稳重、端庄又正直的官员,属于科举体质下培养出来的典型产物。

皇帝带这几个人也是有讲究的,少府和户部是钱袋子,产业部是因为他此行要到杭州召开产业大会,至于吏部尚书么,其实是他知道此人和载垨走的近,所以不愿意把他放在京师。

否则翻过了年回去一看,不知道多少人会被换了。

到那个时候,他要是全部推翻,那载垨脸面无光,外人也会说皇帝对儿子太过苛责。

可若不推翻,载垨和他的人马就会收到错误信息,以为这样没关系,最终变本加厉。

这两种,哪个都不好,还不如让蒋冕跟着他去南京算了。

至于带兵部尚书,那是因为国家还有战事,所以这个人缺不了。

原来的兵部尚书是桂萼,严嵩走后,他接了总理外务官的位置。

而张经是原来的兵部侍郎,当初老三去吕宋时,皇帝也派他一起的。

吕宋取胜以后,出征官兵个个有赏,张经自然也不能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