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军机郎中

夏言这个人是朱厚照授意吏部调入京师的。

此人在他读历史的时候有些名气,所以他略微有印象。

夏言的一生可以说是致力振兴大明的一生,也可以说是与严嵩相互争斗的一生。

最后在严阁老面前败下阵来。

当时的具体事件是兵部侍郎、总督陕西军务的曾铣给朝廷上疏要收复河套,夏言在朝中很支持。

但有个人不支持,就是嘉靖皇帝。

这个老兄在此时迷上了炼道,打仗这种事他很反对,打赢了还好,万一打输了那不是平白生出事情来么?

关键在当时的人看来也不容易打赢,一天老叫唤着要收复失地,实在是不合他的心意。

他就反问朝臣:现在驱逐河套逆贼,师出果真有名吗?土兵粮食果真有余,一定能够成功吗?一个曾铣何足道之,如生民荼毒怎么样?

对他来说,不打这一仗,大家安安稳稳的,他也可以专心修道。

真打就很烦。

当然过程中,这个老道皇帝弄权的手法凌厉,因为曾铣几次力荐,他又表态同意。然后让兵部拿出具体的措施,包括军费、将才、武器、士卒等等方面。

他的套路很绝,作为皇帝,他不能一直当缩头乌龟,以免堕了他‘明君’的名头,但他实在不想打,所以他就在兵部的作战准备方面挑毛病。

言下之意就是,你们拼命说要打,但又准备不足,那肯定是你们的错啊。

从表面上来看,大臣提出要做什么,你应该拿出办法来,这也没什么。

但出兵打仗这种大事,皇帝不参与,谁能全部协调下来?别的不说,光军费那一大笔,在国库本就紧张的情况下,没有皇帝或者权臣强压,怎么搞得定?

所以嘉靖皇帝要去挑理是一定能够挑到的。

于是嘉靖皇帝又把群臣责备了一遍。

到这种时候,像严嵩这样老奸巨猾的人能不知道皇帝的心思?

再加上夏言和他在朝中针锋相对,几次都要抓住他的把柄要整他。所以便想借此机会要扳倒夏言。

后来他让人伪造夏言给曾铣的书信,诬陷曾铣战败不报、克扣军饷,还贿赂夏言等罪名。

说白了就是夏言和边将搞到一起了。

这个是皇帝很忌讳的事情。

夏言也因此在嘉靖二十九年(1548年)被处死。离现在正德二十一年(1526年)还有二十二年,时年六十七岁。

其实朱厚照自己在想,严嵩陷害夏言,也是在帮嘉靖皇帝做了脏事,嘉靖皇帝本身就是要收拾夏言。

因为嘉靖皇帝虽然道德观不太正常,但他是绝顶聪明,严嵩想要骗他又怎么可能?

也怪夏言本身确实有些问题,

就是他这个人有些傲慢,对待人很不客气。

他刚入朝的时候还好,但随着逐渐斗倒张璁、方献夫等人,就开始有些控制不住自己。他几起几落,都与这点有关。

说白了就是不会‘装糊涂’,嘉靖二十四年,当时严嵩已经权倾朝野了,夏言被召还回朝,位在严嵩之上,他很不给面子,对于严党人物随意呵斥、甚至要革除这些人的官职。

不仅如此,嘉靖皇帝身边的那些小太监,夏言也态度傲慢。

从这个角度来说,换谁在严嵩的位置上也要想办法把他除掉。

做人、行事不给别人退路,最终将自己逼到了绝路之上。

这也是朱厚照在这一世不断打击他的原因,以至于他到中年也还是一个八品田长。

一个人,

就算再怎么自命不凡,可到了四十多、年近天命的时候如果仍然一事无成,那大概率要和自己‘和解’,否则你这半辈子怎么过?

只有少数人仍然偏执自傲,虽然一事无成,但也目中无人,这属于无敌,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