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重大发现!王浩:这就是引力场出现的原因!(第2/4页)

这也是很好的想法。

王浩确定了引力场的方向,和底层的电流结构方向存在某种相关性。

他也试着建立了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以β-CWY-137为基础提升引力场强度(难度:A)。】

【灵感值:0。】

“果然!”

王浩感叹。

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已经可以建立实验任务了。

……

王浩很快就交代了接下来的工作。

工作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控制变量、拆分结构的实验,一部分是以整体构架变换来研究电流和场力关系的实验。

最后,就是理论研究了。

理论研究,就是数学研究,王浩、陈蒙檬、海伦以及丁志强一起研究半拓扑结构的几何定向性,也就是通过数学的方式,研究半拓扑结构的‘其他共性因素’。

反重力特性,只是材料内部半拓扑几何结构的一种几何定向性。

他们希望能够找到全新的几何共性。

如果能通过对比实验数据,来找出全新的半拓扑几何共性,就可能和引力场关联起来。

到时候,理论的研究就有了基础。

这个研究还是为引力场相关理论打基础而已,也只有打好了基础才有建立新任务的条件。

实验工作分配上,变量几何控制的实验就交给钱宏宇来负责。

这一部分是最简单,而且最容易出成果。

何毅则是负责以整体构架变换来研究电流和场力关系的实验。

这一部分实验相对复杂太多了,而且很难有什么成果,也只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另外,因为β-CWY-137是全新的超导材料,他们还需要等新的材料运送过来,才能够去进行研究。

何毅就感觉很郁闷了。

不过他没有在实验分配上说什么,因为针对他本人的而言,可以说已经无欲无求,他已经是一级教授、主任研究员、科学院的院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且还是反重力中心的负责人。

在达到了这个级别以后,就已经没有办法再提升了。

如果想再进一步,除非像是申请超级大项目、负责超级大工程,何毅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可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实验研究是否有成果,新的研究是否有贡献,对他而言,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相对来说,为反重力中心培养人才更加重要。

钱宏宇就是可塑之才,他的年纪只有41岁,已经是反重力性态测定实验的负责人,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另外,钱宏宇也是引力场的发现人,是研究的最大功臣,受到一些照顾也是很正常的。

在实验工作进行分配以后,整个反重力中心都开始忙碌起来。

每次参与实验的人员都非常认真,尤其是那些核心人员,他们知道发现了什么,也很清楚新发现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全新的科技,物理层面上来说,则是发现一种全新的物理现象。

这是科学最重大的突破。

控制变量的实验做起来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他们耗费时间最多的也只是模块分组上,简单来说,就是把哪些部分作为一个模块进行拆分。

在设计好以后,他们就对于装置进行改造,然后就进行了一个个的实验。

两天后。

钱宏宇带着激动找到了王浩,“王院士,有了新发现!我们拆分了中心的三组模块,还是制造出了同样的引力场!”

“我们进行了五次实验,确定了结果!”

王浩正在研究手里的资料,听到钱宏宇的话,顿时站了起来,“去看看!”

他马上就去了实验室。

从头到尾观看了一次实验,发现确实制造出同样强度引力场后,王浩就让核心人员去了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