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新物理项目,零态能量和非零态能量!(第3/4页)

“我们可以不断的增加材料数量或丰度,直到发现产生微弱爆炸的情况……”王浩对何毅解释道。

何毅马上说道,“这样一来,就可以把爆炸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但也要做安全防护吧。”

“当然。”

王浩道,“必须要针对底层设备进行保护,场力和设备之间,要安装防爆隔层。”

“周围也要有防爆以及防辐射隔层,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有人员和设备接触,只能远距离的进行控制。”

何毅期待道,“如果能在实验中对爆炸进行有效控制,我们等于是掌握了一项全新的能源技术吧?”

“你这个想法很好。”

王浩点评了一句,随后道,“我也希望如此。但我们还是先做到有效控制核聚变,并利用核聚变技术进行发电,再去研究控制这种能量释放强度更高的反应吧……”

新实验项目申请很顺利的通过了。

这个实验所需的经费并不高,最初就只是十亿种花家制造新设备并订购大量的检测装置而已。

针对一项全新领域的研究,投入还是非常值得的。

项目将会是湮灭力场实验组、核物理研究所两家机构的合作,最初的研究湮灭力场实验组就能完成。

于此同时。

国际物理学界也开始出现一篇篇的成果论文,研究都和刚过去的复刻爆炸实验有关。

现在出现的论文,多数还是和实验本身有关,比如,有的研究是针对实验工作做总结。

有的是以‘能量逸出粒子比例’来分析强湮灭力场的特性。

还有是高精度设备的即时数据分析研究,就是纯粹的数学分析领域相关的论文了。

其中还有几篇论文提到了‘反物质’,认为爆炸和‘正反物质湮灭爆发’有关。

这个类型的研究受到了很多关注。

王浩并没想过发表什么论文,普通论文对他来说根本没有意义,他关心的是实验项目本身,以及深层次的理论研究。

实验后的时间里,他都留在了西海大学。

他和研究组的人分享了复刻爆炸实验的数据和信息,让他们有兴趣也可以进行研究,但其他人就只是听一下就没有后续了。

其实也是很正常的。

参与实验的物理学家近百人,有些也是非常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们都无法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分析出什么东西。

研究组的人就只是知道实验数据信息,想要完成什么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原理,哪有那么容易?

海伦、陈蒙檬等人,还是继续自己的研究。

这天很重要。

海伦、陈蒙檬、丁志强以及保罗菲尔·琼斯,一起找到了王浩,说起了他们对于光速研究原理的理论构想。

海伦代表四人组做了简述,“在能量素数化基础下,我们把其分为两种性态,分别是零态能量和非零态能量。”

这一句话顿时让王浩来了兴趣,“具体说说。”

海伦解释道,“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只有能量素数化的基础,无法用其体系解释光速问题。”

“考虑到强湮灭力场以及反重力场对于光速、光束能量的影响,其底层数学解析所能用到的方式就非常匮乏。”

“也就是,无法表达出来。”

“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讨论了很久,决定把能量分为两种,一种是零态能量,也就是检测不到的能量子,另一种是非零态能量,可以检测到的能量子。”

“当非零态能量子单独出现,就会同时产生一个零态能量子,并与其相互抵消。”

王浩听着眉头一皱,问道,“也就是……能量被湮灭?”

“不是场力的湮灭,而是能量抵消。我们的研究暂时并没有涉及湮灭力。”海伦解释道,“之前陈蒙檬提出了反能量的概念,但我们仔细研究后认为,定义零态能量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