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核聚变的‘不完善磁约束’,能者多劳?能者担责!(第3/4页)

“丁宗权教授的团队,研究出一种升阶高熔点、韧性的铁钨材料,熔点达到了4380摄氏度……”

后续都是有关材料以及其他技术的介绍。

王浩对于反应容器的介绍,主要就是说明磁场、反重力场以及强湮灭力场对于核聚变反应的协调控制。

他还提出了‘不完善磁约束’的想法。

托卡马克装置是利用磁场对于反应进行完全控制,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温度控制。

比如,原料问题。

托卡马克的完全磁约束限制了反应速率,使得氘氘反应变得‘几乎不可能’,只是点火都是个大难题。

现在已经解决了点火问题,剩下的就是反应效率问题了。

氘氘反应,是核聚变的最佳选择。

原因很简单,自然界几乎不存在天然的氚,人工制造的成本高昂、产量极为有限。

氘则不受限制,海水中就大量存在。

核聚变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无限能源,是因为海水中的氘对人类来说,几乎是“无限的”。

‘不完善磁约束’的设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解决了α粒子问题。

核聚变反应会产生α粒子。

α粒子是带电粒子,自然会受到磁场影响。

在完全磁约束的环境下,α粒子又是一种需要被去除的杂质,否则会降低聚变反应率。

‘不完善磁约束’环境,磁场就会‘有出口’,α粒子就能够被排出。

……

上午的会议结束了。

每一个参会的学者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不断讨论着会议中的内容,包括完善的点火技术,包括超导材料技术的突破,也包括王浩的‘不完善磁约束’设计想法。

“虽然还有很多需要攻克的难关,但是能实现‘不完善磁约束’,就解决了大部分难题,已经有了主核心方向。”

“‘不完善磁约束’,也会带来新的问题,输出端口的压力会非常大。”

“即便是有反重力场、有强湮灭力场,也很难实现常规的输出……”

“内部高爆发的能量,集中在出口……”

“……”

学者们不断讨论的过程中,话题很快就转到了最关键的材料技术。

很多技术问题都可以用高端材料解决,但是材料技术是最困难的领域之一,想要有一系列突破非常困难。

即便还有很多技术难关,学者们对于论证也多了信心。

现在只是进行第一次论证会,就解决了很多的问题,继续研究再进行论证,一些问题可能就会有解决方案。

这就是论证的目的。

一个大型工程型研究项目,必须要做非常详细的论证,以保证研究不会碰到无法攻克的技术难题。

下午的会议还是继续做报告。

这时候,也有其他的专家学者发言,也有人提出了问题,比如,输出端口的能量转化问题。

核聚变的输出也是个大问题。

从输出的角度上来讲,中子的能量转化为可被利用的热能的效率是有限的,而热力发电本身的效率非常低。

怎么样实现最大化功率输出,是必须要详细论证的内容。

论证会提出了一些问题,解决了一些问题,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

等会议结束以后,后续还会一起讨论三天时间。

这一段时间,就供学者们讨论交流了。

王浩则是和徐老师坐在一起,他们继续谈着核聚变的研究项目,但内容不是说技术问题。

徐老师是想找点信心,他苦笑道,“王浩啊,核聚变项目实在太难了,我都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负责这种项目的论证。”

他说话的时候,还不断抓着头皮。

徐老师的压力确实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