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核聚变论证会,我们什么时候拥有了如此高端的技术?(第3/4页)

办公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张志强拍着胸脯说道,“大罗,跟你说吧,这样,你和我一起,再加上祁晓教师和其他人,到时候,咱们一起申请个独立项目。”

“就我这个水平、我这个资历,准备一下肯定没有问题。”

王浩道,“我要提醒你一下,张哥。想独立申请项目,你的竞争对手包括科学院信息所、水木大学计算机中心等最顶尖的数学计算机机构和团队。”

“比起这些最顶尖的团队,你要提前想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做好充足的准备……”

罗大勇认可的点头,“对啊,你的优势在哪里?”

“优势、优势……”

张志强用力张了张嘴,好半天都没有说话。

要是和普通的数学计算机学者相比,他的资历、技术水平都相当不错,但和国内最顶尖的学者相比,资历水平就没有优势了。

那么优势在哪里呢?

罗大勇道,“老张,你不用想了,我已经帮你想到了。”

“什么优势?”

张志强满脸疑惑的看过去。

罗大勇伸手指了指头顶,认真点头道,“秃顶,就是你的优势,中间旱冰场、两边铁丝网,标准最顶尖的学者。”

“你这个形象,往专家评审面前一站,首先就加十分形象分。”

“……”

张志强摸了摸光滑的头顶,黑着脸吼道,“吗的,决定了,我明天就去植发!”

……

科技部门的行动速度很快。

当媒体上还在进行讨论的时候,科技部门就已经组织召开了第一次技术论证会议。

很多收到消息的学者都感到惊讶。

一般大型的工程研究项目,都要进行反复的内部讨论,过程要召集一些顶尖学者,看看他们有什么意见,有足够多的学者和机构支持后,才会组织大型的技术论证会议。

这次的技术论证会议也能归在内部讨论范畴,对外依旧是保密性质的,但收到消息的机构有好几家,参与的学者数量也超过百人,早已经脱离了小型讨论的规模。

科学院物理所、高能物理所、核工业西南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超导材料研究中心……

等等。

好多大型机构都收到了消息。

他们分别派出了重量级的专家团队,一起集中到了举办论证会的会议中心主厅。

在进入到会议中心以后,学者们还感到不可思议,“我都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进行论证会议。”

“好像前几天才看到新闻……”

“这个项目和王浩院士有关吧?应该有直接关联。”

其他人都点头认可。

现在控制核聚变的主核心技术已经不是秘密,很多人都知道强湮灭力场发生装置,就适合作为核聚变反应的‘容器’。

这方面,国外都有很多报道。

比如,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就提出,可以在强湮灭力场装置内进行核反应研究,一则是反重力场可以降低粒子活跃度,也就是控制反应速度,二则外层强湮灭力场可以吸收能量,让反应容器能承受更高的温度和能量。

在学者们讨论的时候,王浩、汤建军等人一起进入会场。

王浩不是一个人来的,他是临时组建了个小团队,成员包括核物理所的汤建军、高能所的方勇生、核能所的李春、超导材料中心的赵甲荣、武钢研究院的丁宗权等人。

他们各自的研究,都能作为可控核聚变的技术积累。

比如,丁宗权的团队利用一阶铁,制造出了一种熔点、韧性非常高的钢材,还具有一定的磁力特性,可以作为制造容器外层螺旋磁场的材料。

论证会的主导方是科技部门。

徐老师来到现场给论证会定基调,他第一个发言说道,“我们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就是可控核聚变工程的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