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文人相轻,自古如此!特异现象,稳定和衰变!(第2/4页)

他说着接过周青递过来的详细报告,仔细的看了起来。

……

从材料检测中心离开以后,王浩去了湮灭力场实验基地,处理了一些研究上的常规工作。

然后,他发现何毅对待工作异常热情,还拉着他不断说着下一步的研究。

显然。

何毅受到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影响。

以前的时候,何毅工作也非常热情,但绝不可能连续十几个小时工作,而现在他全心投入到工作,似乎是希望能尽快做出什么成果……

证明自己?

或许吧。

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于获奖者来说是一种肯定。

但是,奖项同样给到了何毅压力,外界的舆论好多人都在讨论,说何毅就是跟着王浩做研究,才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学术界……

更是如此了。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

如果一个学者非常有能力并获得了某个奖项,并不会受到太多的争议,但若是某个学者凭借‘运气’获得奖项,就肯定会让其他学者产生很多的羡慕、嫉妒等心里了。

何毅,就是如此。

要说何毅多有能力,好多学者是不认可的。

相比顶尖的天才们来说,何毅原来的履历太单薄了,也只是跟着王浩做湮灭力场实验后,履历才不断丰厚起来。

他也是凭借湮灭力场实验的贡献,才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些就给何毅带来了压力。

王浩也想到一些原因,但他肯定不会去安慰何毅,否则不就等于是否定对方获奖吗?

“理所当然。”

“老何啊,你不要想太多,管其他人说什么。你是做实验研究,又不是理论?”

“诺贝尔奖,本来就有很多颁发给实验物理学家!”

“这是我们一起的研究。”

“最开始,如果没有你和物理实验室,我根本想不到去研究超导反重力现象!”

王浩的肯定还是很有效果的。

何毅仔细一想确实如此,也正是他们的实验给了王浩灵感,也都听从王浩的指挥做研究。

如果换做是著名的物理机构,著名的物理专家,当时的情况下,会听王浩的指挥做实验吗?

不可能的!

当时,王浩也只是数学、计算机领域有成就而已。

……

湮灭力场实验再想有大发现很难了。

除非是能再一次大幅度的提升湮灭力场强度,否则实验想有大发现也只能靠运气。

接下来的研究还是要围绕着一阶铁和一阶锂展开,和材料检测中心配合会更有多的发现,至于湮灭力场实验那边,关注一下设计改进以及下一步实验情况就可以了。

王浩很快回到了西海大学,并召集了研究组成员。

保罗菲尔·琼斯,丁志强,海伦,外加一个田桂林院士和两个高能所的研究员廖振兴和王志民。

田桂林院士是老熟人了。

当初王浩和高能所合作研究科西超子cp问题,就和田桂林有过几次接触,而现在是田桂林带队参与湮灭力场实验,要配合实验组制造强磁场设备,他带来两个年轻的研究员,是高能所和梅森数实验室的合作,让他们进行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相当于是培养人才了。

未来一年时间里,廖振兴和王志民就作为高能所的代表,会在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工作。

虽然廖振兴和王志民是来‘学习’的,但他们每一个都是高能物理的顶尖学者。

王浩要做全新的理论研究,也就干脆让两人一起过来,表现出帮助高能所‘培养’人才的态度。

田桂林也正巧在西海大学,就干脆跟着一起过来了,他进了办公室以后,还问了一句,“王院士,不打扰吧?”

“不打扰,请进。”

王浩帮他介绍了其他人,随后道,“我们现在是做理论研究,也没什么保密性,现阶段,只是希望找方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