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物理界的巨大影响,全新的宇宙论以及王浩的祝福(第3/4页)

另外,能量传递的过程,也就是导致宇宙膨胀发生的过程,空间存在形式的表达,就偏向于短波形式的表述,才联系了宇宙微波辐射背景问题。

那么空间的存在形式,究竟是粒子还是短波呢?

这就是争议的地方。

很多学者都能够轻易想到,物理界存在几百年的微观粒子和波的争议。

这个问题最终以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研究为终结,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粒子,即“光子”,他还留下来一则预言:当光子频率超过一定阈值时,就会以光电效应的方式发射电子,而光电效应可以说导致了20世纪物理学的量子革命。

但是,物理界对于微观粒子和波争议,无法运用到空间存在形式的问题上。

一则是因为暂时还没有更多的实验发现,两者的争议不过存在于论文数学表达中,理论的研究不一定是真实准确的。

二则,物质世界存在粒子,而空间是不可见,不存在于物质世界中。

如果空间的存在形式,适用波粒二象性问题,等同于让空间趋于物质化。

这与现有的理解明显不符,即便和王浩团队的研究论文,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就是研究内容了。

王浩团队的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联系宇宙微波辐射、宇宙膨胀、加速膨胀等问题,还构架了严谨的数学体系,可以说,完全颠覆了天文物理著名的大爆炸理论。

但是,很多学者都认为,王浩团队研究更有说服力。

实际上,大爆炸理论也只是一个假想,支持大爆炸理论的证据有三个。

第一就是宇宙的膨胀。

第二就是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

第三就是宇宙的元素组成,宇宙中的元素组成可以解释为,宇宙在早期的高温高能量状态下形成了轻元素,随后爆发了一次巨大的爆炸,使得轻元素分散到宇宙中,形成了更多的重元素。

最后一点也有了全新的解释,因为宇宙在不断加速膨胀,湮灭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宇宙中物质存在本身,是湮灭力就是对于能量和物质的筛选结果。

针对这个问题,诺沃提尼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按照王浩教授的研究成果,最初宇宙中存在一些,极为微弱的能量粒子和物质,而现在已经不存在。”

“这些能量和物质,要么在增强的湮灭力作用下消失,成为宇宙膨胀的养料,要么就会相互结合,形成现在的物质和能量。”

“湮灭力不断增强,会导致粒子变得活跃,并且强度增加。就好像是大自然的筛选,适应的就存在,不适应的就会消失……”

……

全新的实验发现以及物理研究,引起的议论非常广泛,影响力也非常的巨大。

物理界迎来了大地震。

所有物理界的学者都在讨论相关的问题,其他领域的学者也都非常的关注。

王浩和其他参与研究的人员,自然就变得非常忙碌,他本人收到了各种邀请,都是希望他能召开报告会,对于研究成果进行讲解。

有一些邮件是需要回复的,所以王浩非常的忙碌,但他最终还是拒绝召开报告会,但同意让团队其他人做报告。

这个报告就是派出团队参与了。

报告团队的领队是黄震,还包括保罗菲尔·琼斯、海伦、丁志强,以及负责一些日常事物,差不多等同于‘生活助理’的张志强。

等确定了报告团队,以后就是等待参与就可以了,科学院物理所以及首都大学物理研究中心,全程负责报告会相关事物。

保罗菲尔·琼斯得知参与报告会,感到非常的兴奋,他当即就打了个国际长途,找到了曾经的好友莱德利·帕森斯,“莱德利,我已经给你发了邮件,正式邀请你参加我的成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