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材料学的革命性进步?(第2/4页)

之前提到反重力相关的研究,他能直接想到的就是王浩,觉得所有一切的研究,都和王浩直接相关。

在组建其他反重力实验团队,考虑的也是让其他学者担任负责人,并没有指望他们做出什么成果,只要能配合王浩团队的研究就可以了。

现在他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反重力心态研究中心专业从事相关的研究,几年时间里,一起跟着研究的学者,都可以说是反重力以及湮灭理论的人才。

这些人都堆在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似乎是有些浪费了。

比如,像是何毅。

这种湮灭理论以及反重力技术领域顶尖的学者,去担任其他反重力实验团队的负责人,也许就能提升其他实验团队的水平,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徐保功思考人才方面的问题时,何毅就在不断的讲解着资料上的内容。

王浩在资料上用数学的方式描述了实验理论推导和过程,最开始的部分说的是湮灭力和磁场的关系。

在湮灭力的作用下,磁场被激发出来,而磁场是在常规湮灭力环境下激发的,当面对更强的湮灭力,就会产生场力排斥效应。

场力排斥效应是具有方向性的。

现在的实验可以把强湮灭力场形容成表面质地非常柔软的环状气球,环状气球的中间圆环被固定住,高磁场就像是激发了‘强风’,强风横向吹着气球。

这种情况下环状气球,正对风向的一侧肯定会变薄,里面的空气都被吹到了另一侧,另一侧就会相应的加厚,并在反向正对的位置形成凸起。

强湮灭力场受到磁场影响,和气球受到风力影响的区别在于,气球是单方向受到风力影响的,最多就是表面受力,而磁场充斥着所有空间,强湮灭力场就是内外全部受力,单侧‘凸起’效应自然就非常强。

在高磁场的环境下,强湮灭力场的一侧会薄到忽略不计,而另一侧受到影响甚至会变成‘锥形’,只不过不会形成尖端而已。

等何毅解释完这部分以后,王浩忽然开口道,“何教授说的很对。”

“这里我补充一句,强湮灭力场并不像是反重力场,区域内的每一个位置湮灭力强度一致,反之,可能每个位置都强度都不一样。”

“像是锥形结构,尖端部分的强度最高,这就是磁场带来的影响。”

“在刚才的实验中,锥形结构的前部分触碰到了电子设备,因为强湮灭力会增加电子的活跃性,从而导致瞬间的电流过载,让电子设备直接出现了故障。”

“这个结果比我预料的还要强一些,我没有想到,湮灭力强度会增加的这么高。”

其他人理解的听罢,马上提出了各种问题,王浩也耐心的做出了解答。

现在实验已经结束了。

虽然实验过程中二号设备发生了故障,但大体上还是在预料之中的。

实验验证了理论推导内容,同时也带来了最重要的数据。

他们根据数据能分析出很多结论。

第一个重要的就是,磁场对于强湮灭力力场排斥效应的方向。

第二则是强湮灭力场的强度增加问题。

这个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才能有结论,因为他们对于湮灭力强度的检测,唯一相对准确的方法,就是依靠测试物质的磁化反应数据。

很快。

实验有了新的发现。

那是王善庆的检测报告,二号设备损坏实验暂停以后以后,有工作人员马上剪掉了强湮灭力场接触的线路。

那些线路接触了强湮灭力场,才造成了设备损坏,接触强湮灭力场当然会产生磁化反应。

这些都是实验收获。

线路被送到检测是以后,王善庆就发现里面的导线产生了异常高数据的磁化反应,某些部分甚至产生一定的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