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万里送灵感,王浩:罗雷尔真是好人啊!(第2/4页)

其实她对于工作分配还是有些不满的,她是希望做一线技术类的工作。

比如,带领技术小组攻关某个难题,但是,她并没有能继续担任技术组长。

梁静叶眨了眨眼,说道,“要不这样,王院士,我们打个赌吧?”

“打赌?”王浩有些好奇了。

梁静叶道,“这样,你说几个月就能完成,几个月,就是半年吧,如果我们没能攻克新型储能线圈技术,那么就让我去技术组工作。”

她说着还补充一句,“我在潘老师的团队,就专门负责储能线圈部分的工作。”

王浩来了兴趣,问道,“如果完成了呢?”

“完成?”

梁静叶一愣,她犹豫着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以什么为赌注,就干脆道,“王院士,你说吧,要是能完成,我怎么都行!”

王浩上下打量着梁静叶,挑了下眉头问道,“真的?”

梁静叶不知道想到了什么,顿时脸颊一红,还是点头肯定道,“当然,我说到做到。”

王浩笑道,“那我可记住了。”

……

一周后。

王浩去了津开市的会议中心,参加反重力国际会议。

反重力性态中心是会议的主办方之一,但实际上,他们就只是挂个名,主办会议的主要是科学院和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参与的大多数是官员而不是学者。

何毅、向乾生等人,提前到了会议中心,也只是参加了几个内部小会,帮着转达一下王浩的要求,其他就参与一些附带工作了。

王浩来到了会议举办地点,第一个见到的是林文基团队。

林文基是主动找过来的,他说起一起宣布实验新发现的问题,“我们是要在会议报告中宣布吗?”

“我是这么想的。”

王浩确定道,“会议的流程,最开始就是做研究报告,第一天下午我们会一起宣布新发现,到时候,会有会议记录,也会对外公开消息。”

这下林文基放心了。

接下来他和王浩说起了研究问题,王浩很确定的说道,“我们在叠加重力边缘场上,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并且已经有了基础理论。”

“下一步就需要做很多的实验补充研究。”

“所以我才会发起国际会议,这个方向对于强湮灭力的研究非常重要。”

“而且,可以肯定,是全新的物理。”

王浩连续说了很多东西,也让林文基听着都忍不住参与到后续实验中。

他的目的就是让更多团队参与到实验中。

当有了更多、更完善的数据,才能根据数据总结一些规律,来完成强湮灭力相关的研究。

想要获得更多团队的支持,可不是提出‘新物理’就能实现的,做科研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为了能有成果。

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技术研究,主要目的都是希望能够有成果,最好是影响全世界的大成果。

这是科学家最基本的追求。

国际上各个反重力实验团队就更是如此了。

各个反重力团队都可以说不缺少经费,他们做的是最前沿的研究,都是在大机构或者国家支持下进行实验。

所以他们需要的就是成果。

只要能够抓住这一点,说服更多团队加入研究就没有问题了。

……

菲利普·罗雷尔,是提前两天来到津开市的。

他只比王浩晚来了一天。

在这个会议的消息以后,他就一直在想怎么能获得其他团队的支持。

实际上,他对于会议的目的也是支持的,好多团队一起做同样的研究,相互之间共享相关数据,肯定对研究有促进的作用。

但是菲利普希望能够在后续占据主导权。

比如,建立个反重力研究的国际组织,肯定要把控组织的管理权,才能够更容易在未来中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