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各怀心思,导弹反拦截变轨喷射器!(第3/4页)

“项目批下来也没意义,我感觉方向还是不确定,即便理论说的通,但半拓扑理论已经很清晰了,难道还能更进一步?”

“应用上也一样,都已经制造出120K的材料,还能制造出150K,200K?”

“不可能的!”

“项目根本没多大意义……”

最后谈的是超导的发展问题,其实不止是杜建华和汪承林这么看,好多人都是这么看的。

现在已经有了半拓扑理论,弱化霍奇猜想的研究,让理论更进一步简化,但简化也只是数学计算分析领域,实际上并没有质的突破。

应用上来说,已经制造出超过120K可用于工业的高温超导材料,后续再想有进步就很难了。

好多学者都认为,超导材料也是有瓶颈的,也许后续几十年、上百年都无法再进行突破。

常温超导,暂时依旧只存在于想象而已。

汪承林和杜建华你一句、我一句,都表示自己对项目没兴趣,觉得王浩是在异想天开,他们否定项目、否定方向,也断言自己不会加入到项目中。

他们倒是没有质疑项目是否能申请下来。

这是王浩开口说起的项目,他他的个人影响力,审批肯定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可以说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现场的反应和他们的说辞完全不同。

当王浩说完了所有内容以后,会场内顿时响起了极为热烈的掌声,鼓掌最激烈的,就是一些中、小型实验室的代表。

他们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

不是每一个团队都是大型实验室,国内能说是大型超导研究中心的,就只有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基础科学实验室以及科学院超导重点实验室三家。

即便是邓焕山的超导材料实验组也差的很远。

对于中、小型的超导团队来说,能加入到五十亿大项目,分到一些经费也是很好的。

一则是因为经费确实吸引人,加入到项目中,最少能获得不少经费,至于配合研究,根本就不是问题,好多团队做项目,目的本来就是经费,而不是要做出什么重大研究。

另外,因为半拓扑理论以及新材料成果,好多团队都快‘活不下去’了。

当生存都出现问题的时候,加入超大型项目分到经费,就是个超级好消息。

……

会议的剩余时间里,傅向东也上台说了一下计算组的工作,并谈起后续的研究方向。

他的上台就是为了说明一下,代数几何组的工作方向,也顺带露个脸为后续申请经费打下基础。

傅向东走下台以后,又有个实验组代表上台,只是说了十几分钟就下来了。

之后上午的会议结束,好多人就围在了王浩身边,问起了他说的‘五十亿’项目问题。

一些中小型实验团队的负责人,很干脆的表示,“王院士,我的团队要加入项目!”

“也算我一个,实验室几十号人,以后就听王院士的了!”

“你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绝对没有二话,王院士,我们团队也是有实力的……”

这时候,杜建华、汪承林就感觉被孤立了,两人站在一起远远的看着,都表现的很不甘心,“这些人怎么就没有骨气呢?还加入项目,给别的团队做次项目,有什么意思?”

“说起来,王浩做的研究,好像和我们申请的也类似啊,会影响到我们吗?”

“可能会吧?”

“管他呢!反正我肯定不会加入,即便王浩亲自来说,我也直接拒绝,我们基础研究中心完全能够独自做研究。”

“我们也一样!”

汪承林和杜建华对视一眼,脸上都写上了坚定,并表示即便申请不了新的项目,也不会加入到王浩的研究中。

两人一起走出了会场。

等到了外面分开了以后,汪承林不由得轻呼一口气,仔细想了想,肯定了自己刚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