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他们都已经习惯自己是天才了!(第2/5页)

那是有关‘反重力磁悬浮列车’的内容。

徐保功只是想问一下王浩对于项目的看法,完全没有想到王浩会提出一个全新的想法。

“反重力磁悬浮?”

“你已经看到我们的横向力场实验了,减重能够达到八十以上。”王浩道,“如果把这项技术运用在磁悬浮列车上,就可以让列车大大的减重,那么就可以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让列车直接悬浮起来。”

“这会大大减少磨损,降低后期的维护保养费用,同时还可以让列车变得更灵活。”

“虽然没有做过详细的数学论证,但我认为这项技术可以降低能耗。”

徐保功思考着点了点头,他去旁观了制造横向力场的交流重力实验,当然知道横向场力的技术,但听到说技术要运用在磁悬浮列车上,确实感到非常惊讶。

哪怕反重力的研究再高端、突破再多,他一直都觉得是属于未来科技,而不是现在能够应用的。

现在听王浩说起制造反重力磁悬浮列车,他才发现反重力技术确实可以应用起来。

徐保功深吸了一口气,觉得自己需要消化一段时间,“你这个想法确实挺好,但还是要仔细想一想。”

“这可是反重力技术,是否公开使用,也不是我能决定的,必须要开会讨论。”

“但是,我觉得没有太大问题,尤其还牵扯到了磁悬浮列车……”

徐保功并不担心技术保密问题。

反重力的横向力场是个新发现,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发现,暂时肯定是要保密的。

但是,只要技术被运用起来,哪怕是军事上的大量应用,都肯定会透露出消息,根本无法做到完全的保密。

另外,完全保密的意义也并不大,因为技术是不可能被‘看走’的,交流重力实验是非常复杂的,没有相关理论的支持,想要复制下来都是很困难的,更不用说什么技术升级了。

既然如此,利用某个项目来积累应用反重力技术的经验,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同时,他们所制造出来的列车会更加先进,才是真正向全世界展现技术。

这是真正的展现高端技术。

至于常规的超导磁悬浮,真的就只是‘常规’而已,核心技术都是徳国人研究出来的,他们制造出来运用的是别人的技术,说出来都感觉没什么意思。

反重力磁悬浮列车,甚至是反重力超导磁悬浮列车,才是展露出领先全世界的技术。

同时,展露出的还包括国内在反重力技术、超导技术研究上的超前和领先。

……

王浩在参加了会议以后,第二天又去参加了数学会议。

说是数学会议,其实就是一群数学院士的聚会,差不多可以理解为,新晋数学院士的‘迎新会’。

‘迎新会’的主角,自然就是王浩和高振明。

王浩到了迎新会的现场时,高振明早已经来了,他正和几个老院士说着,还坦然的谈着学部评审的忐忑以及评上院士的‘运气’。

高振明看到王浩马上和其他人说了一句,“我还是要谢谢王浩院士,如果不是他,我今年真的是评不上。”

“那确实。”

“往年,我很难投代数几何一票……”

“还是要谢谢王浩!”

王浩也带着笑容走了过来,他和每个人握手寒暄。

之后也加入其中聊了起来,一群人谈的内容很多,也包括一些院士的工作。

比如,参加学部会议。

当真正成为院士以后,就进入了院士的圈子里,也会参与到新圈子的工作。

一般年轻院士都会参加学部会议。

年轻院士,指的可不是真正的年轻,国内院士的圈子里,65岁以下都可以称作是年轻,就更不用说20多岁了。

那些走不动路的老院士,才不会再参加学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