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学部评审,王浩:不用担心,评审院士们都很好说话!(第3/5页)

高振明听到王浩的话,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张鹤是他的优秀学生,学生的事业能够有提升,自然是个好消息,但提升是在西海大学,而不是首都大学。

站在老师的立场上,他应该感到高兴;站在首都大学教职工的立场上,他就感觉很郁闷了。

高振明还是摇了摇头,说笑,“王教授,我还是要谢谢你。”

“哦?”

王浩有些不明白。

“如果今年我能够成功的选上院士,和你的研究分不开啊!”高振明感叹的说了一句,“代数几何,已经不是曾经的代数几何了。”

王浩顿时明白过来。

今年的院士增选,因为他的参加导致其他数学学者受到影响,但因为他的微观性态研究,却让代数几何领域学者大大受益。

高振明是代数几何领域的顶尖学者,甚至说,放在世界上都能排上名次。

以前的时候,代数几何只是小领域,各种大类的国际数学奖项都很少见到代数几何的学者。

现在不同了。

代数几何成为了‘超导领域的应用数学’,代数几何学者的地位大大提升,顶尖代数几何学者自然是天然的受益人。

高振明确实是顶尖级别的代数几何学者,但放在以前,他想通过院士增选还是很不容易,因为代数几何是小众学科,研究对于应用也没什么贡献。

现在伴随着学科地位提升,他个人的学术地位大大提升,选上院士的几率也就大大增加。

王浩笑道,“高教授,你太客气了,代数几何本来就是很好的领域,现在能走到这一步,凭借的也是你个人的能力。”

两人就着话题谈了起来。

高振明对于代数几何方向,在超导理论机制的应用以及理论研究感方向兴趣。

王浩道,“卡切尔正在做半拓扑微观形态表达的简化工作,我觉得,高教授,你也可以考虑做这个方向的研究。”

“你们是一起研究吗?”高振明感兴趣的问道。

王浩道,“我和林伯涵、卡切尔一起研究,主要是希望能在理论上有突破,半拓扑微观形态领域,我认为,还是拓扑学结合代数几何,两个学科联系在一起更容易。”

后面一句话让高振明很不理解,他也对微观形态表达的简化有过研究,发现只需要代数几何就好。

另外,代数几何联系拓扑学,简直都有些不可想象,因为两者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

微观形态的研究也是半拓扑的表达,而那是底层理论的研究,后续再进行联系就找不到方向了。

高振明问道,“你们的研究有成果吗?”

“有一点小成果。”

“比如?”

王浩想了想,觉得也没什么不可说的,“我们现在正在论证一种弱化的霍奇猜想,希望能够把半拓扑的构造,和代数几何直接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寻求以代数的方式,对半拓扑做出表达……”

在王浩进行解释的时候,高振明听的完全愣住了,他脑子里不断想着一个词汇——

小研究?小成果?

那可是霍奇猜想,是站在数学最顶端的研究,即便是联系半拓扑和代数几何,也同样是站在数学最顶端的研究。

这怎么可能是小研究、小成果呢?

同时,高振明听着内容也对研究很感兴趣,很可惜的是,他肯定无法直接参与其中了。

但也可以循着路线,展开微观形态领域的简化表达工作。

这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方向。

……

第二天上午八点钟,学部会议现场已经有很多人了。

王浩、钟明初以及高振明坐在一起,等待着马上要进行的学部评委会内部审核。

学部评委会的内部审核,简单来理解,就是做一个面试,面试官都是学部评审委员会的人,他们会考察候选人的履历,在专业领域询问候选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