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替代假设?高下立判?王浩:谢谢你的数学论证!(第3/5页)

帕森斯问道,“保罗,你觉得问题会出在哪里?”

“假设!”

保罗菲尔·琼斯毫不犹豫的说道,“王浩的数学、计算、推导,肯定都没有问题,他能够计算出固定能量区间的异常,绝对不是巧合。”

“但是,这不代表湮灭理论是正确的。我看过了他的论文内容,假设是关键,在论文中,他没有说的很清楚,现在是他的报告。”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帕森斯对保罗菲尔·琼斯还是有相信的。

弦理论是一个有崇拜主义色彩的研究领域,保罗菲尔·琼斯就站在了金字塔高层,而帕森斯也不过处在中间位置而已,他对于保罗菲尔·琼斯的能力是非常敬佩的。

终于快到了九点钟。

王浩从边侧小门走进了会场,气氛顿时变得安静下来。所有人的注视下,他走到了报告台上,转过身面向台下的人。

在正式做报告前,他还是先查看了一下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构建湮灭理论的数学体系(难度:S+)。】

【灵感值:7。】

新的任务灵感值增长速度很快,大概也是因为长期的积累。他已经做了很长时间湮灭理论的研究,只是一直没有塑造底层的数学理论。

有了之前的积累以后,不是从零开始的研究,灵感值增加的速度就会快一些。

他投入了一个教学币,开启了任务灵感值翻倍的教学模式。

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一定能够获得灵感。

湮灭理论数学构造的研究任务,灵感值处在快速增长期,报告也和任务有一定的相关性,增长速度肯定会快一些。

“感谢大家来听我的报告。”

王浩起了个开头,“这个报告是我个人针对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又结合了我对于湮灭理论的思考。”

“我很高兴看到,研究能够被欧洲核子组织的实验证实,在这里,我要感谢一下ATLAS实验组。”

“然后,就可以开始了。”

王浩说完就开始了讲解。

他的讲解是从杨-米尔斯方程的分析开始的,但针对杨-米尔斯方程的分析,他只花了十分钟进行讲解。

这主要是方程的分析过程,都已经发表在论文上了,可以去《自然-物理》杂志找全篇内容。

王浩只是针对的讲一些难点。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分析,本身没什么特别需要说的,只要有足够多的基础,慢慢去研究总会理解。

那不是太过高难度的问题。

在十分钟的简单讲解以后,他就进入到了正式内容,也就是给方程的分析结果赋予物理意义。

当到了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报告厅里的人明显都认真了许多。

前面只要知道结果就可以了。

哪怕依旧不了解方程的分析过程,也不影响他们去听接下来的内容。

接下来王浩直接引入了‘湮灭理论成立’的假设,随后就对于方程分析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物理性质的研究。

这一部分内容就非常复杂了,因为涉及到了量子物理,涉及到了好几种微观力的分析,还涉及到了粒子对撞实验的能量区分等内容。

台下每个人都听得很认真。

面对这样高难度的内容,即便是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想要跟着去全部理解,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台下。

保罗菲尔·琼斯听的非常认真,他死死的盯着白板上的数学内容,脑子里不断思考着‘假定范围’的内容。

在王浩讲解了二分之一的时候,保罗菲尔·琼斯就已经发现了关键。

王浩的研究有两个重要假设,一个就是空间和质量的相互作用;另一个则是极其微小的质量单位会被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