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承压测试?论文和报告,保罗菲尔:湮灭理论是虚假的骗局!(第3/6页)

……

王浩和胡厚荣通话以后,倒是觉得对方人还很不错。

其实粒子对撞机项目,具体支持还是不支持,个人角度不同,看法也是不一样的。

站在一个量子物理专家的角度,基本都是持有支持态度的,尤其是那些专门做实验研究的,像是高能所的学者们,他们怎么可能反对大型的粒子物理实验项目呢?

这就好像是做普通的实验研究,有更好的实验工具、实验环境,对于研究成果,甚至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实验物理学家们,连个实验室都没有,还让他们怎么做实验呢?

站在国家角度上来讲,那就是官员考虑投入‘值不值得’的决策问题了。

王浩还是摇摇头。

这种超大型项目的问题,他已经有了参与决策的资格,也知道自己的意见很重要。

他还是不想发表看法。

作为一个纯粹的学者,他还是喜欢投入到研究中,而不是去思考和自己几乎无关的内容。

现在直接相关的就是新的理论研究。

就像是黄金时段的新闻报道所说,他的研究很可能开启一个新的理论。

这就是湮灭理论。

王浩一直希望能够完善湮灭理论,但因为找不到湮灭力和其他三种基本力之间的关系,也就无法以现有的量子物理理论,来作为湮灭力的数学基础构造,想要完善底层数学基础,就会非常的困难。

他仔细想了一下,还是决定建立一个任务。

即便是难度非常的高,因为是独属于他自己的理论,和超导机制的研究直接相关,还是要进行研究的。

建立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构建湮灭理论的数学体系(难度:S+)。】

【灵感值:0。】

“又是S+?”

看到任务的等级难度,王浩倒是没有感到意外,却发现自己似乎一直在挑战高难度。

‘任务一’是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难度等级达到了‘S+’;‘任务二’是构建单方向的半拓扑体系,难度是S级别。

现在又是一个‘S+’的构建湮灭理论数学体系。

“这样看起来好像构建半拓扑体系还是最容易的。”

“是因为应用物理的数学理论研究,要比微观物理的理论研究……简单?”

王浩用力扯了扯嘴角,想到自己和比尔卡尔、林伯涵一起的研究,很长时间都没有进展,顿时感到有些郁闷。

研究,真的是太难了!

……

很多人都在讨论王浩最新的研究,而大学里的普通学生讨论更多的是丁志强。

王浩,似乎距离他们太遥远了。

丁志强也是学生,自然有一种亲近感。

王浩在公开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起了丁志强的名字,丁志强也跟着火了起来。

好多媒体的报道都出现了丁志强的名字,有的甚至直接把他归为了‘天才’,认为他会是未来国内数学界的顶梁柱人物。

因为,丁志强还只是个研一的学生。

作为一个研一的学生,就能够在研究上帮到王浩,想想都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丁志强被彻底曝光了,他成为了校园的名人。

之前丁志强也很有名气,因为他是王浩指名道姓要的学生,可学生毕竟只是学生,而现在他的名气已经出了西海大学,扩大到了全国范围。

因为媒体上有很多的报道,认识丁志强的人全部都知道了。

当天老妈特别打电话过来激动的说道,“小强啊,从小我就知道你是个天才,虽然高考没有考好,但也是因祸得福!”

“现在你是王浩教授的学生,一定要给家里争口气,继续加油,以后真正当个大科学家……”

丁志强顿时就感觉很郁闷,得到赞叹确实是好的,但他并不是在研究上帮助了王浩,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帮到王浩的。